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经文纬武谋华中--刘少奇

0条点击 0条评论 来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江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挺进敌人后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全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1944年9月,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称:新四军"已经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从今天起,《盐城新闻》推出" 中流砥柱 华中长城"专栏,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苏创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今天的新闻是:经文纬武谋华中--刘少奇。

刘少奇(1898-1969),湖南省宁乡人。1921年赴俄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领导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负责指导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担负"发展华中"的战略重任。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在刘少奇的领导下,确立了新四军向东发展、创造苏北抗日根据地和反摩擦斗争的方针和任务,并最终形成了八路军南下、江南新四军北上共同开辟苏北的决策部署。 在东进方针的指导下,刘少奇组织指挥了半塔集战斗、郭村保卫战和黄桥决战,促成了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占领盐城,新四军陈毅部北上进抵东台。苏北根据地成为华中最大的一块抗日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他创立了适应敌后斗争特点的"小省制"民主政权形式,建立了新四军新的组织指挥和战斗体系,总结皖南事变经验教训,机动灵活地开展反"扫荡"和反磨擦斗争,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华中抗日根据地得以扩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