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盐城是农业大市,稳农业就是稳民生。近年来,我市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经营主体创新、人才培养升级,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四月的盐阜大地,处处涌动着春耕的热潮。在建湖县钟庄街道的麦田里,无人机飞手正熟练操作无人植保机,对小麦田进行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飞防作业。当前小麦进入孕穗到抽穗扬花期,这是夏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穗期病害防治的重要阶段。

江苏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菲:“我们的无人机前期做好编程,可以进行自动作业,我们4个人可以抵上以前200个人作业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随着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村接过种粮“接力棒”。出生于2000年的袁菲正是众多“新农人”中的一位,如今她利用手中的“新农具”,让土地更加“智能化”。

江苏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菲:“在我们所承包的这块区域,街道的农技人员也会对我们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指导。而且在政策的扶持下,我们还建立了无人农场、省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新农人”以科技为犁,让传统田垄焕发出数字种植的崭新活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为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再添新动能。在大丰区草庙镇圩东村李大叔家的门前庭院地,一簇簇胖嘟嘟的赤松茸,粗壮的白色菌杆,顶着圆润的红褐色菌盖,萌态十足,长势喜人。

农户 李春银:“前几年我们村有些农户引进来种的,效益很高,今年我种了三分地,预计今年给我能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大丰区草庙镇圩东村党总支副书记 唐丽:“我们的赤松茸销售分为两种,一种是鲜货,直销上海、南京、常州等地区;一种是干货,干货我们与当地的商超、酒店合作,形成订单式模式,确保农户销售无忧。”

“庭院种菌”是我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科学规划房前屋后空地、空置院落,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路径的一个缩影。从田间到庭院,从传统耕作到科技赋能,我市将继续以“稳农”为基,以“创新”为翼,多元探索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许宏 季超 建湖台 大丰台
编辑:李琳娜
责编:曹雅茹
审核: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