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持续开展湿地修复、迁地保护和科研监测,打造麋鹿、丹顶鹤等珍稀动物栖息的乐园,更以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的复兴奇迹,成为世界珍稀物种保护的典型范例。
春风送暖,草长莺飞。走进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泥土和植物交织的清新香气扑面而来,一群麋鹿在广袤的滩涂湿地上悠闲漫步。麋鹿群中有一头初生的小麋鹿正满眼好奇地跟随着它的母亲,脚步欢快而轻盈,为这片湿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 解生彬:“目前是4月份,也是麋鹿的一个产仔高峰期。在这个麋鹿产仔高峰期,我们重点加强对母鹿的跟踪监测,确保麋鹿种群能够顺利地产仔。”
迁地保护见证麋鹿“开枝散叶”。随着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持续增多,保护区有计划地开展麋鹿迁地保护实验,同时也保存了麋鹿种群最强壮的优良基因。多年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陆续向内蒙古、青海、湖南、福建、江西、上海、北京等多个省份和城市输送麋鹿。
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 解生彬:“我们开展迁地保护主要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减轻我们大丰麋鹿种群密度高的压力,另外一个就是有利于麋鹿种群后续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对这个种群后续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前期我们总共向全国的25个地区输送了大概440多头麋鹿,后续我们将持续地推进麋鹿的异地保护工作。”
眼下正是候鸟春迁季,从南部越冬地飞往北方繁殖地的迁徙大军,纷纷造访东台条子泥湿地,栖息觅食,补充能量,这当中不乏勺嘴鹬、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明星鸟种。连日来,不少观鸟爱好者都在条子泥湿地拍摄到今年首波抵达的“小勺子”——勺嘴鹬。
苏州观鸟爱好者 钱锋:“接下去我估计随着天气好转,勺嘴鹬反正也一批批过来,我们应该还会看到更加多的勺嘴鹬。春天它赶着要去繁殖地,要抢位置,这边条子泥应该是它最重要的停息地,迁徙的补给站。”
勺嘴鹬全球种群数量不足500只,有鸟类“大熊猫”之称,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鸟类,每年春天会沿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线从东南亚飞往俄罗斯北极圈附近繁殖,一般经停条子泥1至2个星期。这个时节也是黑嘴鸥的繁殖季,条子泥湿地是世界三大黑嘴鸥繁殖地,大批飞临的黑嘴鸥纷纷飞抵这片红蒿碱蓬地上筑巢产蛋,孵化幼鸟。此外,全球种群数量7000只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8万多只的大滨鹬等珍稀鸟类也纷纷来此休憩觅食,描绘出一幅幅壮阔且灵动的生态画卷。
“玩转”非遗,助力珍稀动物保护。走进建湖冈西剪纸传承人唐进文的工作室,一幅幅以小天鹅等珍稀动物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跃然眼前。作品将传统艺术与生态保护理念深度融合,以贴近生活的形式传递保护理念,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文化感染力。
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冈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唐进文:“希望通过一幅幅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大家更多了解非遗剪纸,为剪纸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
保护珍稀动物也是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近年来,我市不断丰富世遗产品,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与多元消费相辉映的新场景,谱写保护与发展交相辉映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