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把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东台条子泥湿地成了众多候鸟的“温馨驿站”。黑嘴鸥、凤头麦鸡、翘鼻麻鸭等多种珍稀候鸟翩然而至,开启这场春日“约会”。再加上仍留在这里的冬候鸟,让条子泥湿地的鸟类家族愈发壮大,尽显生态和谐之美。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今天来了第一波的黑嘴鸥,它的数量应该是大几百只,也是咱们的明星鸟种。”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关键的“中转站”与“补给站”,东台条子泥湿地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停歇、觅食、补充能量,为漫长的迁徙之旅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据了解,目前,东台条子泥湿地已记录鸟类达41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包括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勺嘴鹬、青头潜鸭、白鹤、黄胸鹀4种,及其他9种濒危物种、16种易危物种。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今年的冬候鸟比往年多,包括越冬的卷羽鹈鹕,最多一次,我们记录到是22只越冬,往年我们只有6只或者是7只之类的。”

鸟类种群不断壮大,是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如今,随着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今天上午,记者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广袤滩涂湿地上看到,一群丹顶鹤在湿地上空翩翩起舞,地面上的麋鹿则悠闲地觅食、嬉戏。据了解,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和野生动物前来栖息繁衍。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刘彬:“麋鹿我们2024年达到了8200多只,野外的有3550多只。同时,珍稀保护的鸟类也增加了很多,现在我们珍稀的鸟类能够达到55种了。”

湿地不仅是鸟类的天堂、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更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基因库。近年来,当地扎实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生物多样性稳中有升。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刘彬:“盐城对于候鸟来讲,它是一个中转站,还是很多鸟类的一个越冬栖息地,我们在这个方面,除了加强监测,还有加强研究,人类尽量不去干扰们的正常活动。”

持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守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方式,建立健全救护体系,积极争取将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等建设项目纳入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着力打造“生态+农业”鸟类友好型种植养殖修复示范项目,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效和水平不断提升,野生动物在资源数量和栖息地保护质量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上升趋势。2024年,在沿海新观测到7种鸟类,全市有记录的鸟类增加到442种、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总数增长至8216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达3553头,占世界麋鹿种群总数的近70%,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卞恺祥 温杰 东台台 大丰台
编辑:朱 洁
责编:蒋璇
审核: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