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迈向农业强市新征程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射阳县兴桥镇西移村,成框连片田地上,小麦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两名农技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遥控器,精准定位地块后,满载农药的飞机便各自升空,飞往不同区域的麦田,将农药雾流均匀地喷洒在小麦上。

射阳县兴桥镇西移村西移集体农场技术人员 孙延松:“采用无人机给小麦进行除草药水的播撒,主要是它播撒面积比较大,雾化效果比较好,一台无人机平均每天作业小麦播撒大概是600多亩,我们两台无人机轮流作业,大概在两天左右时间对1800亩左右的小麦播撒结束。”

兴桥镇是闻名全国的联耕联种发源地。2017年,西移村围绕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做文章,通过“集体农场”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探索联耕联种强村富民新路径。目前,西移集体农场总种植面积约1840亩,以稻麦两季种植为主,有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

射阳县兴桥镇西移村西移集体农场负责人 吴少龙:“统一种植,统一管理采取了现代化的机械作业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成本,更能够实现效益的增收。”

找到了强村富民的路径,西移村还用集体收入来改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户户通、群众免费吃水等多项民心工程备受好评,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射阳县兴桥镇西移村党总支书记 苏志登:“在2024年,我们已经新建了一条沥青水泥路面,而且我们全村实行居民自来水免费饮用。计划今年投资100万元左右,对全村的所有泥路进行硬化。”

乡村振兴,核心在于人才。在亭湖区盐东镇的田间地头,种粮大户王其玉正忙着查看小麦长势以及雨后田地排水情况。沃野千里,小麦苗蓬勃向上,预示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这样的新农人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兴农人”。他们用新理念、新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活力,用实干和担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亭湖区盐东镇其玉家庭农场负责人 王其玉:“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我们提高了产量,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未来,我希望继续扩大规模、提升品质,让我们的粮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盐阜大地,有关“新农人”的故事正在连片生长。在亭湖区南洋镇正东二组,种粮大户周红俊正在为自家田地里的小麦喷叶面肥做准备工作,配比肥料,搅拌均匀,检测农机,高效而精准的无人机让七百多亩地的施肥作业变得省力许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单一种植到产业融合,新农人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亭湖区南洋镇大地绿家庭农场负责人 周红俊:“每年稻麦两季轮作,机械和仓储正好能自足。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我们实现了粮食的高产和优质。”

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是盐城大事。近年来,我市聚焦“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注入澎湃活力。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徐梅宝 温杰 射阳台 亭湖台
编辑:朱 洁
责编:蒋璇
审核: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