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为“丰”景添彩,近年来,我市抓住“特色”这个牛鼻子,通过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激发乡村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眼下,农户们正享受着“甜蜜经济”带来的喜悦。
初冬气温骤降,大丰区的火龙果迎来丰收,为冬日装扮上喜庆的色彩。一个个红彤彤的火龙果垂挂在仙人掌状的蔓条上,好似一个个灯笼点缀在万绿丛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品尝这初冬的甜蜜。
阿卡迪亚农场负责人 管洪根:“有红心的、白心的、黄皮白心的,还有麒麟果、鹦鹉果,火龙果就有五六个品种。这个火龙果的口感,水分比较足。”
管洪根说火龙果挂果率高,一年能收十茬左右,效益也不错,高峰期每天销售额能达6000多元。随着管洪根火龙果基地的兴起,附近村民也拥有了第二职业,特别是采摘高峰期,农场用工达到50多人。
阿卡迪亚农场负责人 管洪根:“收获的时候用人比较多,周边的、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在我这边做(工)。”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乡亲。红彤彤的火龙果让周边的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而响水的草莓,也让农户们过上甜蜜日子。近日,响水县温室大棚种植的高附加值水果代表——草莓便惊艳亮相,迎来采收上市期。记者走进响水县双港镇恩覃村小威有机甜心草莓采摘园的大棚内,温润的空气迎面扑来,一垄垄葱茏的绿叶下方,一颗颗红艳艳的大草莓“探”出头来,在黑色地膜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响水县温室大棚种植户 温威:“现在上市的价格是比较有优势的,草莓园里面的草莓尽量早上市、晚下市,把时间拉下来,增加客户的采摘体验感,同时增加自己的收入。”
据介绍,大棚草莓从9月初开始移栽,主打宁玉、红颜、白草莓梦之莹、甜宝奶油莓四个品种,11月中旬首批上市,12月初大面积上市,将持续到来年6月。为确保草莓的品质,从草莓苗的选择、日常的养护管理,到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都需要严格把关,在草莓苗培育到生长的各个阶段下足了功夫,让今年的草莓质量再上一个档次。
响水县温室大棚种植户 温威:“不求它长多快,但是一定要好吃。地首先要选择油泥地,比较不保水的,要多上有机肥、菜籽饼,最关键的一点让它自然成熟。”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各地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在品种引进、技术改良上下功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让瓜果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