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是盐城大事。近年来,我市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这两天,射阳大米集团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机器隆隆作响,工人们开足马力抓生产。车间外,运输车辆一字排开,各式各样的大米包装成袋,整齐堆放装车,准备发往市场。

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洪涛:“我们射阳大米集团全体员工加班加点赶订单,现在的产品主要发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截至目前我们已发货近3000吨。”

近年来,射阳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射阳大米”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助力稻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政府搭台、财政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等,逐步实现射阳大米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达357.21亿元,列苏米首位。

射阳大米集团总经理助理 吴莹:“产业上下游深度整合。与种植大户、村集体合作组织签订了种植优质食味稻谷品种20余万亩,从源头保障了原粮品质安全可控。”

沿海,是盐城面积最广的潜在增长极。盐城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广的海域面积、最多的滩涂资源,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当下,响水县野化驯养的10万亩斑节虾迎来了丰收季,在该县沿海养殖区内,养殖大户金铜明正忙着组织工人拉线收网,一会儿功夫,体型硕大、色彩斑斓的鲜活斑节虾被一一装进筐内。

响水县沿海养殖区养殖工人乔登华:“一笼上来大约在20斤-30斤,多的时候,达到40斤左右。”

斑节虾,因其个体大,生长快,采收期短,堪称“对虾之魁”。深耕养殖10多年,响水县积累了深厚的斑节虾产业“家底”,从自主育苗到中期管理再到收获,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链。今年,响水县在养殖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突破,通过海捕苗的引进和野化驯养,斑节虾实现了错峰上市,养殖收益明显提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响水三圩盐场副场长李广亮:“我们采用了省海洋研究所为我们提供的虾、蟹、贝立体养殖模式和生态原位净化技术,预计春茬虾每亩单产在120斤左右,春茬虾的产量预计在160万斤左右,年产量预计可以达到240万斤左右,产值大约在1.5亿元。”

鱼米之乡兴农事,盐阜大地好“丰”景。据了解,拥有1165.26万亩耕地、4553平方公里沿海滩涂,以占全国0.6%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肉类、2%的蔬菜、2%的水产品和3%的蛋类。2023年,盐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54.4亿元,是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盐城,以宜农宜林、宜牧宜渔的独特资源优势和生态禀赋,成为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周行竞 陈志洲 射阳台 响水台
编辑:李琳娜
责编:曹雅茹
审核: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