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秋迁高峰期到来 总量首超30万只

眼下正值候鸟秋迁季,连日来,在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的条子泥湿地,大批南迁“军团”纷纷入住,数量规模超过往年。

8月份最近的一次天文大潮期间,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前往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进行今年秋季迁徙鸟类调查。本次调查记录到水鸟总数达188546只,共32个物种。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 杨红燕博士:“这个数量实际上可以说是创了新高,因为去年的高峰时期是11万只,而在这18万里边,90%都是鸻鹬类。而在这些鸟中,有8万多只就绝大多数都是大滨鹬,它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相当于)它的这个全球种群数量20%都在我们这个720这个塘里边栖息。”

这些鸻鹬类迁徙大军中,不乏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极危、濒危明星物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青脚鹬达1630只,再次突破以往记录。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勺嘴鹬我们通过这段时间的记录,也记录上了,目前应该是差不多十几(只)吧,那么它也和其他的鸻鹬类一样,需要在我们这里待上一段时间。”

“720”是国内第一个人工打造的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由一个720亩的鱼塘改造而成,面向海堤外全球最大的辐射沙洲脊群,滩涂底栖生物丰富,是鸟儿的天然“大食堂”。每当大潮涌来,滩上觅食的鸟儿纷纷避潮飞散,就近的“720”是最好的落脚地。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 杨红燕博士:“所以720的这个重要性是绝对不可以低估,而且可以说是在我们整个这个中国,包括整个迁徙路线范围内,它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栖息地点。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多创立几块这样的高质量的高潮位停歇地,就不同的水深,适应不同腿长的小鸟,然后供它们栖息。”

此次调查记录到的秋迁大军还包括蒙古沙鸻、黑腹滨鹬、白腰杓鹬、灰斑鸻、大杓鹬等30多个鸻鹬类品种。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中心节点,这次整个条子泥区域调查到超过30万只水鸟,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大值。这当中的许多鸟类将在条子泥待上2至3个月,等完成换羽后,继续迁往南方越冬地。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梁晓洁 东台台
编辑:李琳娜
责编:曹雅茹
审核: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