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推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注重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坚定不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盐城建设,更好展现新时代盐阜大地的“最靓颜值”“幸福底色”。
记者 尹楷艳:“五年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举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成为江苏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区域、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东台条子泥湿地,五年来不断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持续推进湿地修复和候鸟栖息地保护,聚力创树鸟类迁飞通道沿线生态保护标杆。”
眼下是鸟类迁徙的空档期,也是观鸟拍鸟的“淡季”,可是东台条子泥资深鸟调员李东明每天依然兴致勃勃地观鸟拍鸟。
东台条子泥鸟调员 李东明:“刚才看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滩上留在咱们这里度夏的半蹼鹬、小青脚鹬,勺子(勺嘴鹬)是在高潮位栖息地看到,这里面还有黑尾滕鹬和斑尾滕鹬,它是从繁殖地迁徙过来的。算下来应该是对这环境是认可的吧。”
夏日的条子泥湿地天宇寥廓,水草丰美,是水鸟和麋鹿等野生动物的乐园。东台条子泥生态金名片日益擦亮的背后是退渔还湿、湿地修复、互花米草治理等生态保护措施的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如今,“鸟类天堂”条子泥更加宜居。今年这里首次发现丹顶鹤来此越冬,2月2日世界湿地日当天,一只虎头海雕首次现身条子泥,已记录到鸟类增加至413种,成为独具魅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境课堂。
东台条子泥湿地管理员 姜文魁:“这几年现身条子泥的珍稀鸟类越来越多,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主要得益于我们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我们与北林大、复旦及红树林基金会等高校、单位合作,加强候鸟迁飞区保护协同,开展湿地底栖生物研究。”
生态是盐城旅游显著特色,特别是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后,为盐城文旅业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盛夏时节,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淮剧小镇景区内,淮腔悠悠的非遗淮剧,精彩纷呈的建湖杂技,多种沉浸式、互动式文旅活动吸引游客驻足体验,餐饮、娱乐等新业态也不断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消费,既提升了景区活力也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
游客 金茜:“我是暑假第一次过来,带朋友一起来玩的,然后比之前回来多了很多新的店,然后也有很多小吃,感觉发展得挺不错的。在玩的路上也看到很多淮剧和杂技的表演,然后感觉这里的文化氛围还挺浓郁的。”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公布了2024年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整体旅游提升项目入选。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依托湿地和淮杂资源,做足文旅融合文章,景区人气持续提升。
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副主任 董鑫:“九龙口将锚定5A级景区创建目标,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外环路网、花间堂民宿等配套建设,加大淮剧小镇业态优化力度,启动湿地公园和荷花漫提升项目,切实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深度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对话与合作。去年,盐城成功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盐城共识》入选“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成果清单。点绿成金,探路“两山”转化。盐城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名片,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精心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支撑“生态富民”。以“全景世遗”理念,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推动中华麋鹿园、东台条子泥、黄海森林公园、荷兰花海、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构建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的旅游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