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种田间满满“科技范儿”

随着夏收的圆满收官,全市夏种工作压茬推进。各级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抓好水源调度、插秧机协调,努力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眼下阜宁县的91万亩优质水稻正值插秧高峰。田间地头,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棵棵翠绿壮实的水稻秧苗迎风挺立。这里的种植大户告诉记者,当地实施的“种苗一体化”发展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年,他们又继续与种子种苗产业园加大合作,发展优质水稻订单种植。

阜宁县水稻种植大户  薛友才:“产业园与我们建立订单合作,为我们提供优质稻麦种子,指导我们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采用订单式收购,去年每亩地增效200元以上,今年我们又长了新品种。”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传统的育秧方式,种苗一体化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得种子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目前,阜宁已建成稻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8.9万亩,年可生产稻麦种子3000万公斤。

中江种业阜宁公司总经理助理 刘城:“我们种苗一体化项目,将种子种苗繁育、推广种植、粮食收储等整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公司计划5年内流转土地10万亩,年可增产稻谷500万公斤,增加收益1500万元。生产优质粳稻7500万公斤,每公斤稻谷多卖0.2元,可再增加收益1500万元,两者合计可为农户每年增加收益3000万元。”

科技赋能也让建湖育新种业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得以推广。每亩地栽插成本,由原来的人工栽插450元降到了现在的机械化栽插80元左右。公司还在积极探索其他品种的水稻制种机插秧技术,以新技术赋能更高水平发展。

盐城育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文清:“今年,我们公司整个面上(制种)接近4000亩,出口东南亚、菲律宾、巴基斯坦一些国家,目前每年(种子)出口量在我们公司这一块1500吨左右。”

选种优质品种、使用先进技术,为夏种插上了“科技翅膀”。“科技范”满满的农业生产,为我们勾勒出了又一个丰收年。当前,各地农技人员立足“一种就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提高夏管质量,全力夯实秋粮生产基础。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闫海、许万竞、阜宁台、建湖台
编辑:朱洁
责编:曹雅茹
审核: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