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市”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聚链成群、蓄能成势,提升产业能级,打造更强产业地标,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晶硅光伏产业链是我市5条地标产业链之一。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覆盖研发、生产、开发的全产业链,已成为全国电池、组件产能最大的晶硅光伏产业群。在江苏双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工人们在岗位上紧张忙碌,一片片大尺寸硅片在传送带上缓缓送出,现场生产一派繁忙。据了解,江苏双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新上25条生产线、约450台(套)生产设备,主要从事硅片的生产。2023年3月开始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光伏大尺寸硅片25GW,将进一步助力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双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经理 孙守振:“目前公司的订单充足,产品涵盖了光伏行业里面大部分的尺寸规格。当前我们月产能可以达到1.5亿片,合计达到1.2GW。”
和传统车间相比,双晶大力实施智能车间建设,采用全自动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也助力企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江苏双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经理 孙守振:“公司高度重视智能制造,重点推进产品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切片上下料环节自主开发实现了全国首例切片机后侧叫料上料自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们在硅片切割环节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细线化和薄片化的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硅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工业强市,已成为全市干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不仅仅是晶硅光伏项目在加速弯道超车,位于东台市梁垛镇的江苏荟轩精工公司也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慧生产的飞越。车间内,一块智能大屏实时显示着生产计划、生产进度、设备状态、质量信息等关键数据,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直观全面的生产信息。企业长期与同济大学合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去年引入ERP、MES系统,将智改数转与实体制造深度融合,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智能工厂。智能化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预计全年开票销售超2亿元。今年公司将产业链向后道延伸,投资1000多万元新上组装生产线。
江苏荟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颜柯:“我们建成60和80伺服马达整机的组装线,然后建成一个整机的生产供应链。预计在2024年7月份投产,产值大概在1500万元人民币,生产伺服马达10万件。2025年,预计投产两条伺服马达整机的组装线,年产销售额大概在2500万到3000万人民币。”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奋力推进工业强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回升,整体呈现生产趋稳、支撑渐强、运行改善态势,今年1-3 月份,全市工业实时开票2448.3亿元,同比增长10.8%,总量全省第六,增速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5.6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增长20.6%,增速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23.5个百分点。不断跃升的数据曲线意味着盐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在未来,我市将继续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向前而行,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展现盐城担当作为!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胡熙雅 郎朗(自采) 东台台
编辑: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