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上下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逐年向好、稳步提质的良好态势。
在亭湖区南洋镇才堂村五组的盐城鸿莱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基地,记者看到,440个圆柱形的虾棚星罗棋布,一只只南美白对虾在供氧水泵形成的浪花里蹦跳游弋。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一人动动手指,就能管好一整栋虾棚。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化系统就能实现气象监测、在线水质监测、视频监控、增氧装置等,改变了过去只能凭经验管理虾池的境况,通过数字赋能为虾池装上智慧“大脑”。
盐城鸿莱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智慧渔场负责人 施建军:“通过实时采集水温、溶解氧、亚硝酸盐等关键参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查看养殖环境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科技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介绍,该公司规划总面积964亩,工厂化养殖面积2650亩,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传感器、无线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益和质量,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
盐城鸿莱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蒋小四:“原来一年养两茬虾,现在一年养四茬虾,增加了70多万元的收入,人工这一块原来用4个人,现在只用1个人。”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今年以来,滨海县加快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步伐,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拓展村级集体经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滨海县东坎街道沙浦村葡萄园,工人们正在为葡萄进行打头和整理枝条。自葡萄栽植以来,工人最多时可以达到20多人,周边村民在园子里打工,还可以拿到一份稳定的收入。
滨海县东坎街道沙浦村党总支书记 徐加宾:“我村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园,培育了葡萄、丰冠蜜梨、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同时发展休闲垂钓等旅游,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左右,带动群众发展致富,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美画卷正在盐阜大地铺陈开来。近年来,我市持续聚焦“稳粮、兴业、强村、富民、改革”主线,重点实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装备提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美乡村建设等六大专项行动,不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探索“村集体+”发展模式,鼓励经营能力较强的村集体领办农场、合作社、物业服务公司等强村富民经济实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全市发展到近700家,经营面积20多万亩,集体每年每亩可增收200-300元。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高坤 卞恺祥 亭湖台 滨海台
编辑: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