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兴 拓海而荣
中国东南,凭海临风。漳州月港,这座以其形如月而得名的港口,它开辟了一条大帆船航海环球贸易航线,创造了闽南在世界海洋文明中的辉煌历史。
从明朝宣德元年(1426年)起,月港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港口。当时这里海舶鳞集,商贾咸聚,被誉为“天子南库”和“闽南小苏杭”。
月港最为兴盛的66年间,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商品从月港走向世界;而欧洲人刚发现的番薯、玉米、花生等美洲特产也运来月港,在漳州种植后逐渐扩种到其他地方,改写了中国农作物种植史和经济史。同时,从月港输出的漳州瓷器换回了大量外国银元,不仅推动了中国银本位制的确立,并使白银逐步成为世界流通货币。
涛声越千年,风起再扬帆!
如今的漳州,正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与1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菲律宾巴丹省政府联手打造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一园、五片区、多基地(中心)”的架构已初具雏形。东山、古雷、招银、石码、后石5个港区被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成为商机无限的“海丝”核心区节点城市。今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表示,要“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与澎湖融合发展实践”。
天时为帆,地利为桨。依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漳州,将头戴月港海丝发祥地的璀璨光环,承借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和煦东风,坚定地走在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道路上!
天一总局
天一总局,总建筑面积4495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规模大,装饰精,气势恢宏。而且,它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批局商住合一的历史遗存。
天一总局位于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全称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由旅居菲律宾华侨郭有品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创办。初办时称“天一批郊”。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扩大为四个局,总局设于流传社,外设厦门、安海(晋江)、吕宋(菲律宾)等三个分局。1896年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1902年改为“郭有品天一汇总银信局”。天一总局专为海内外华侨和侨属办理书信投递和钱币汇兑。
2006年,天一总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2013年6月,福建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作为福建第一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天一总局成了研究福建侨批最为重要的实物文物之一,也成为研究华侨史、侨乡社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的珍贵“民间档案”。
当然,天一信局也见证了近代以来海丝之路上延续不断的对外交往,它的发展是月港所在地龙溪地区人民拼搏精神、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是指两国通过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区,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的一种新型投资贸易合作方式。
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建省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漳州园区建设以诏安工业园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和古雷港经济开发区5个园区为依托,构建“一园、五片区、多基地(中心)”的空间布局,总规划面积266.73平方公里。
菲律宾已有两个园区与漳州开展合作,分别是亚泰产业园和菲中经济合作产业园。菲方园区基础设施健全、投资政策优惠、产业特色鲜明,具备建设双向投资合作的良好条件。
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是漳州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向国际化、深度推进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当前,漳州正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中菲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南太武黄金海岸
2.2公里长的南太武黄金海岸景区位于福建漳州开发区二区,是漳州开发区建区二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它北起南炮台海岸,南至龙纹山头公园,东面台湾海峡,大小金门岛、大担、二担诸岛如碧珠散落海上,与厦门岛、金门岛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度假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亲水空间。
整个景区分海洋文化、海港文化、海洋运动三大版块。海洋文化区内,海塔巍峨耸立海边;海港文化区内,海港遗址、航船模型、观海台等景物;海洋运动区内,海滨泳池、林荫小道、亲水海岸、主题雕塑长廊等,既带来海上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又享受到海滨休闲的惬意、舒适。此外,黄金海岸景区还座落着卡达凯斯小镇、双渔岛、南太武高尔夫球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景点,将10公里长的黄金海岸装扮得绰约多姿。
千年古城 花样漳州
漳州,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毗邻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是谷文昌精神、110服务精神、龙江大局精神和女排拼搏精神的发祥地,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300多年的文化积淀、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赋予了漳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土楼、滨海、文化、花果、温泉、生态六大资源各具特色,“花样漳州”是对她最好的诠释。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7处,国家文化部命名的艺术之乡9个,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为一体的海峡西岸旅游胜地。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具有1330多年的历史,保护范围总面积约53公顷,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历史城区的唐宋子城)。街区现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形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中心轴线、府衙轴线至今犹存,是福建省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唐宋城池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今貌》作者:胡智勤
《夜观石牌坊》作者:张爱洁
古城内历史人文气息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集中,仅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就有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芗剧(歌仔戏)、木版年画、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八宝印泥、锦歌等。同时,古城也是民俗用品和传统曲艺、灯谜等民间传统文化、小吃美食的荟萃之地。
近年来,通过漳州古城保护开发(一期)项目的实施,古城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得到了妥善修缮和保护,保持了街区古朴风貌和闽南建筑风格。漳州古城逐步成为集文化、旅游、生活与创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特色愈发凸显。
林语堂文化园
林语堂文化园总用地面积约54公顷,距市区12公里,景区位于漳州城西部,毗邻金峰工业区,南临九龙江,北靠天宝大山,自然条件优越。
故居书房
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文化园以“语堂故里、十里蕉香”为设计主题,以“漳州的语堂、闽南的语堂、世界的语堂”为文化定位,围绕语堂先生的“才、情、趣”,以观光绿道串联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文化交流中心、林语堂故居、烟云茶馆、和乐园、天宝阁等多个主题景点,构建极具特色的语堂文化旅游目的地。
景区俯瞰
蕉海成林
园区内建设4.5公里电瓶车道及贴地漫道、2.65公里木栈道、1.48公里登山道及20余处景观节点,漫步园区既能领略语堂文化的艺术魅力,又能感受香蕉成海的生态景观。
当前,园区以林语堂为文化IP,以天宝香蕉主产地为农业资源,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知名度、美誉度高。
并且,因林语堂文化园独特的优势,在加强和扩大漳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往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成为弘扬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吸引海内游客感受文学大师魅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南靖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
土楼是漳州旅游的一张金色名片。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依山而建,坐落于梯田之中,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圆楼环绕周围,其独特的外观被当地人戏称为“四菜一汤”。随着季节变换,梯田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土楼群一起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天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田螺坑土楼群 摄影:陈曙光
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他们搬迁至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筑起了田螺坑土楼群。黄氏家族的成员以生土、石灰、细沙拌和红糖、糯米为材料,运用夯土版筑技术,依照风水建筑规划学说的金木水火土理念,建造起了这批举世无双的土楼。五座土楼皆为三层的石基土墙木结构,通廊式,底层是厨房,中层为谷仓,顶层是卧室,中间为庭院,有一水井。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和福建其他土楼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塔下村
塔下村位于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张氏先民到此开基后,沿沟谷两岸陆续建造了50多座方圆土楼。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蛇形排布,整个村庄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清朝末期,受地理环境之限,村人又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布局,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奇妙景观。塔下村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太极水乡”。
《塔下的千万种风情》 摄影:黄培煌
《塔下晨曦》 摄影:张瑾
为敬奉先祖弘扬祖德,塔下村张姓族人于明末清初建立了张氏家庙“德远堂”,是目前唯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家庙。德远堂屋脊上剪黏着各色瓷片浮雕,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经过400多年的风吹雨淋依然色彩绚丽。德远堂前厅圆柱上篆刻着一副楹联,78个字高度概括了张氏家族历史上建功立业的14个典故,教导后人不忘初心。堂前耸立的23根石旗杆是为清代以来考取功名的子孙而立,以此激励后人,体现着塔下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据考证,这里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处石龙旗杆群。
云水谣
云水谣位于南靖县梅林镇,距离南靖县城53公里。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古镇,2005年底,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
《梦中的云水谣》 摄影:郭俊山
《云水瑶之光》摄影:严毅
古镇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福建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福建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榕树下一条鹅卵石古道,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在古镇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目前保存完好的就有53座。
云水谣古镇也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第四世(明宣德年间)至十六世陆续开始向外迁移,到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谋生。现祖籍长教的台湾人就有23万之众,近年来每年都有150名以上的台湾人不远千里,回古镇寻根谒祖。
在这里看见更美的彰州
风动石景区
风动石景区,国家4A旅游景区,面积约28公顷,是福建省著名的滨海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天下第一奇石”东山风动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戚继光抗倭名城铜山古城、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纪念馆以及石僧拜塔、虎崆滴玉、钓鳌台等景点景观错落其中,让人目不暇接。3100米长的滨海木栈道让您零距离亲近大海、感受大海,领略气势磅礴、神态各异的海蚀奇观。在渔人码头,吹海风、尝海鲜,您可以尽情享受滨海惬意与悠闲的时光。东山陆桥展馆、古船陈列室、非遗展示中心、谷文昌铜陵事迹馆为您展现东山深厚的人文底蕴。
景区移步换景,处处惊奇,入眼皆美,具有很高的游憩休闲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处融奇石、古城、名木、庙宇、海滨休闲为一体的观光朝圣旅游区。
福建土楼(华安)旅游区
福建土楼(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组成,于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的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神形兼备,不愧为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
土楼之王——二宜楼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坐东南朝西北,为“乡饮大宾”大地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素有“土楼之王”“神州第一楼”“民居瑰宝”等美誉, 是第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土楼研究专家称,二宜楼位置佳,择址考究。该楼背靠蜈蚣山,有“蜈蚣吐珠”之意;面朝龟山,视野开阔,田畴如棋局;左侧狮子山,高耸威武;右侧金面山,绿树繁花,文山华屋;左右“二水潆迥”,来者曲屈,不见其源,去则盘桓,未见其踪。从龟山顶端向蜈蚣山制高点作一条中心轴,二宜楼圆心正好在中轴线上,并位于轴线的2/3处,正位于黄金分割点,位置极佳。二宜楼空间大,防卫完备。该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双环圆形土楼,外环直径73.4米,是“世遗”土楼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土楼;外环楼高4层、16米,墙厚2.53米,可见石料3900立方米,墙体土方1.2万立方米,木料930立方米;共16个单元、213个房间;内设传声洞、泄沙漏水孔、秘密地下通道、隐通廊、射击窗、灯龛等,创造了古代民居生活居住与战略战术防御结合的典范。二宜楼文化深,内涵丰富。门额石匾“二宜楼”入选《中华名匾》,“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文宜武”之意。楼内共存壁画226幅、593平方米,彩绘228幅、99平方米,木雕349件,楹联163副,俨然是一个民间民居艺术博物馆。而且,内容广泛生动,寓意深远,诸如“洋钟”“洋报”“洋妞”,“九世同居”“天下第一家”彩绘,“乳姑不怠”“送子观音”等壁画,充分体现了修身齐家爱国的优良传统。
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
南阳楼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坐东南朝西北,位于狮子山下,意含“狮子戏球”,为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经帮所建。建筑模式与二宜楼相仿,兼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外环楼高3层、13.25米,直径51.6米,共4个单元、96个房间,三层设内外双通廊,是全省唯一一座双通廊圆形土楼。
福建土楼博物馆设在南阳楼,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文物局和华安县人民政府承办,永定县、南靖县人民政府协办,于2007年6月20日开馆。该馆分土楼民居、土楼建筑、土楼文化、关爱土楼四大部分,共有展室33间、总面积1200平方米、文物文献1000多件,已确认的国家级文物263件,其中18件是3级以上国家文物。该馆全面展示了福建土楼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建筑科学、社会传承和民俗风情,具备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生土夯筑技术,展现福建土楼建筑文化内涵,有效扩大福建土楼对外影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宜居典范——东阳楼
东阳楼位于南阳楼西侧,坐西北朝东南,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创建。该楼为方形土楼,背靠狮子山,俗称“狮子踏印”。楼体面宽55米,进深28米,楼高2层、11米,主楼房间36间,厅堂4间;两侧护厝15间,为厨房餐室。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建筑设计构思已由防御为主向追求舒适转化,十分适合居住。
高峰谷
漳州九龙江阳明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规划建设“高峰谷”,打造生态产业矩阵,助力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漳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富美漳州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高峰谷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集茶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景区,规划面积3600亩。2018年12月1日对外营业,现有旅游景点紫藤长廊、天泉道、天泉叠水、蚂蚁王国、玻璃桥、卧龙山房、玻璃滑道、茶迷宫、红军寮、高山茶文化馆等。
高峰谷项目已入选全国首批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库、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全国最美茶园、福建省重点项目、福建省“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福建省服务业重点项目、福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品牌茶企、福建省金萱茶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避暑清凉福地、“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福建省国有企业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峰谷景区通过挖掘红色革命历史,对红军寮进行精心布展,让高峰谷红军寮与生态有机茶园融为一体,利用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机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生态茶园融合发展;以自然生态资源为蓝本,立足于高负氧离子的森林氧吧,整合现有的三大产业资源,以红色文化、茶文化、王阳明文化为主题,多维度发展绿色生态文旅产业,以“旅游+”为抓手,促进三产融合。
东山马銮湾景区
马銮湾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健康型海水浴场、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中国纬度最北的红珊瑚自然保护区。阳光、海水、海风、沙滩、林带、海湾构成休闲度假的天堂。
马銮湾长2500米,宽60米,沙滩洁白、细软,粗不扎脚,细不沾身。沙滩坡度平缓,可谓一马平川。这里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沿岸青翠葱茏的林带,形成海滨绿韵观光带,给游人以绿色“氧吧”的呼吸享受。马銮湾海面宽阔洁净、海水清澈、无污染、无暗礁、无鲨鱼为患,是一处天然的海滨浴场。
景区海岸沿线基础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建有金沙大酒店、漳州财政培训中心、华厦大酒店、听涛园、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等十多家酒店、培训中心,可提供最为完善的接待服务,在国内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中独树一帜,福建省著名的海滨休闲度假胜地和会议中心。全国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谷文昌干部学院也建在马銮湾景区内。
十里蓝山景区
十里蓝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福建省省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省级、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景区周边环绕11000亩原生态森林,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地处海拔918米的仙灵旗山上,于蓝山之颠可“脚踏两地”,感受“在漳州看厦门,在厦门看漳州”之意境。
景区以“花海寻梦,浪漫爱情”为主题,涵盖玛琪雅朵花海、寻梦谷瀑布群两个主题园区,配套有蓝山公馆酒店、玛琪雅朵餐厅等,游客在赏花之余,可入住别墅、酒店和花木屋,品尝到“原生态农家菜”和“花主题餐”。
景区内四季景观丰富,有彩虹花带、桃花源、玛琪雅朵湿地、水岸樱花、茶梅梯田、红叶幽谷、紫薇园、海棠园等近20个主题园林。更有雨林水漂、彩虹滑道、丛林穿越、滑索、卡丁车等17个休闲娱乐项目,是疗休养、研学和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天福“唐山过台湾”石雕园
天福“唐山过台湾”石雕园位于沈海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境内,是由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于2003年11月27日投资创建的旅游景点。由四大部分组成:石雕园主景区、服务区(服务区涵盖:台湾美食城、闽南文化城、台企党建—天福样板展示厅)、百亩观光茶园、皮定均将军纪念园。天福石雕园开业以来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漳浦县职工疗休养基地”等荣誉称号。
石雕园以“唐山过台湾,筚路辟新天;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花甲再创业,芳草报故园;豪情惊陆圣,茗谱大同篇”为主线,讲述多数台湾人的祖辈从大陆移居台湾艰苦奋斗,创造辉煌,如今又回到大陆回馈桑梓的故事,体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脉相承的关系。
园区内还有闽台民俗馆、丹岩风景区、问天石等多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景色宜人。参观石雕园可以进一步了解两岸的渊源,更好地促进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密切两岸的经贸合作,增进情谊和凝聚力。
天福茶博物院
天福茶博物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324国道旁,始建于2000年初,2002年建成开院,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130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院。
天福茶博物院一直秉承“取之于茶用之于茶”的理念,为传承中华茶文化而努力,在社会各界有口皆碑,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文化示范基地、闽台修学旅游体验基地、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
院内有五栋主建物,以及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清池、兰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风石刻等景观。环境幽雅自然,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景点,使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
火山岛
火山岛旅游休闲度假区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前亭镇,度假区衬托在蓝天、碧海、沙滩、绿林之中,是中国罕见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于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正式开园,后相继荣获“福建十大旅游品牌”及“中国最美十大海岛”称号,2007年获评国家4A级景区。区内保留了典型的第三纪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遗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以四种世界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为代表,即南碇岛的柱状玄武岩、林进屿的古火山口、串珠状的火山喷气口群和玄武岩的西瓜皮构造,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普性。其核心包括香山半岛、林进屿、南碇岛三大景区。
来源:镇江壹周
编辑:朱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