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繁制种面积实现三连增 稳占全省“半壁江山”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作为传统种子大市,我市高度重视种业创新与发展,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我市繁制种面积实现三连增,稳占全省半壁江山。盐城正在用“种子芯”孕育农业发展“芯”力量。

在江苏彦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一台台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中来回穿梭。据了解,这是由滨海县种业和高校院所共同研发的水稻试验新品种,今年基地共种植14个品种的水稻350亩。

江苏彦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程海涛:“无人农场大概350亩地,从今天开始逐步在收割,在振东滨海港镇也有大概100亩地,前天已经收割完毕。”

为了大力推进种子育繁体系建设,江苏彦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师范大学,结合沿海盐碱地气候、水质、土壤特点,将“振东33号”“益糖稻3号”以及色彩观赏稻等多个水稻品种在基地选育,目前部分水稻品种正在进行审定。

江苏彦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程海涛:“‘振东33’目前它也是一个椭圆形的水稻,相对来说它比其他秸秆高,但是它抗倒伏、抗病,在本地产量也很高,今年在无人农场的产量是达到1500斤左右。”

广袤田野上,丰收是最美的画卷。连日来,阜宁县90万亩水稻已全部完成收割,平均亩产量达630公斤,较去年提升1.6%。丰产丰收的背后,是阜宁县大力推动种粮一体化发展。“南粳66”是江苏中江种业公司根据阜宁气候、土壤、生态条件繁育的优质新品种。为了提升育种产出效率和转化率,该公司在阜宁投资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种子实验室和加工生产线,配备多名科研人才,与当地共建现代化、智能化种业基地,可实现年加工种子500万公斤,服务核心种植基地10万亩,辐射周边县市80万亩。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查军民:“我们向合作的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我们提供的品种是优质稻品种,它价值比普通稻谷要高,所以我们联合粮食收储企业,实行单品单收。”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繁制种面积达98.35万亩,较去年同比增长3万亩,增长率达3.2%,较前年同比增长18.41万亩,增长率达23%,繁制种面积实现三连增,稳占全省“半壁江山”。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农业发展的大希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现代化高标准制种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累计投入国家奖励资金3亿多元,建设大数据平台、智能化机械和灌溉系统、种子仓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推广种植面积均超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良种在粮食增产科技贡献率达68%以上。支持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牵头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推进“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大户”的生产模式,带动种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共同发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