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盐城)产业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中韩(盐城)产业园扛起“对外开放主阵地”责任担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以更加开放的格局视野全力打造开放合作新标杆。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呈现加快向好势头,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双晶25GW大尺寸硅片项目的生产车间,切割、清洗、分选等生产工序有序开展,一片片大尺寸硅片在传送带上缓缓送出。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筑总面积13.2万平方米,主要进行光伏大尺寸硅片的生产和销售。项目采用行业先进的工艺路线以及设备选型,一期采购128台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切片的金刚线更细,硅料损耗更小。项目全部量产后可以实现大尺寸硅片年产能25GW,年开票销售90亿元。

江苏双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一东:“目前我们公司在制的产品有182、210以及210半片,我们也是通过我们产品的细线化、薄片化和大尺寸来加大科研投入,把我们的机器、产能、良率都发挥到极致,充分地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需求。”

和双晶25GW大尺寸硅片项目一样,天合光能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近年来,天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致力以创新性研发带动行业变革,多次打破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同时,全面构建以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制造体系。大力实施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布局生产执行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追溯数据系统、设备物联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全力打造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

天合光能盐城经开区基地设施经理 李根:“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建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自主研发、创新成果等方面具有领先性。坚持把推动智能制造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制造’向‘智造’迈进,全面构建以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制造体系。”

行走在中韩(盐城)产业园,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忙碌,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紧张施工,处处呈现奋楫争先、力夺全年的热烈场面。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中韩(盐城)产业园对外开放载体平台优势,全面深化与韩国大企业集团全方位合作,在落户韩国起亚、SK、摩比斯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重大韩资引领、中小韩资跟进的生动局面,已累计落户韩资企业近400家,成为构建中日韩“小循环”的重要节点。

依托SK动力电池等龙头项目引领带动,现已集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25家,其中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1家、上游电池材料及设备供应企业7家、下游动力电池研发检测等企业7家,涵盖动力电池各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依托通威、天合、润阳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集聚光伏企业60多家,形成了以电池片、组件制造企业为龙头,原材料及智能装备等配套企业集聚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内形成千亿光伏产业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4.2%,其中实际利用韩资同比增长27%;完成对外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2%,其中对韩进出口同比增长43%,对韩经贸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