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项针对7.59万亩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区的生态修复工程,让受损的生态系统重焕生机,焕新为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海湾”,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
面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对滨海湿地的严重侵蚀,我市大丰区首创了“刈割+旋耕+围淹”、“围堰隔水+翻耕筑垄”等组合治理技术,成功治理 7.59 万亩入侵区域,较原计划提前完成全域治理目标。如今,碱蓬、芦苇等本土植被强势回归,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恢复,为丹顶鹤、麋鹿等珍稀物种筑牢家园屏障,成功构建起“治理-修复-保护”的滨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科科长 倪怀玉:“我们这套组合拳技术,核心是精准清除入侵物种,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原生土壤和种子库。看着这片湿地从‘生态伤疤’一点点恢复成‘绿肾’和‘鸟兽天堂’,特别是为麋鹿、丹顶鹤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很有意义。”
昔日的治理区,已蝶变为风光旖旎的“美丽海湾”,成为市民游客亲近自然、感受海洋魅力的绝佳去处。紧邻湿地的东灶村村民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
大丰区草庙镇东灶村商户 孙洪荣:“以前这边滩涂不好看,没有什么人来,现在湿地变漂亮了,成了‘网红’景点,游客多了很多,我们饭店生意也越来越好,收入明显增加了,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甜头。”
生态美带动了旅游热,旅游热激活了乡村经济。周边村民积极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乡村旅游经济被有效激活。一条从生态治理到生态修复,再到生态价值转化、惠及民生的绿色发展典范之路,在滨海湿地清晰呈现。今年暑期,“美丽海湾”及麋鹿小镇就接待游客超过5.82万人次,同比增长30.18%。游客的涌入直接带动消费,周边特色民宿入住率持续保持在88.72%以上,当地餐饮、土特产销售等消费额同比增长超过38.61%,暑期累计带动相关消费近1000万元。
游客 杨璠:“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能看到珍稀的候鸟,还有成群的麋鹿,非常原生态,体验感非常好,安静舒适又能亲近自然。”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