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引领农业由“大”向“强”全面突破。
正值水稻田除草关键期,建湖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带来一场“科技助农”的及时雨。他们不仅送技术、送服务,更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田间管理技术,让智慧农业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建湖县沿河镇开红稻麦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 刘颖霞:“今年天气比较热,我们是早上四点钟工作,到九点钟左右,晚上五点钟到七点钟左右,正好是农技人员下班的时间,但是他们随着我们的时间,隔三差五地来指导我们工作。”
在服务队的指导下,刘颖霞和几位感兴趣的农户一起,学习如何配置专用的水稻除草剂药液,如何将药液注入无人机特制的滴灌装置。
建湖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张如标:“今年水稻播插以后,持续的高温天气,田间杂草生长速度比较快,草相比较复杂。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选择对路的高效的除草剂,适时地开展封杀处理。”
从“会种地”向“慧种地”需要科技的支撑。在响水县运河镇湾港村的“鲜食玉米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实验基地,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响水县鲜食玉米相关人员,现场品鉴刚刚采收上来的鲜食玉米;经过多维度评测,基地所实验的各项技术均取得预期效果。据了解,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基地共集成三个方面的技术实验,其中部分技术在该县已广泛应用,为响水县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响水县运河镇皂角村党总支书记 陈永俊:“以前我们都是凭经验种植玉米,收成不稳定,这个试验田降低了我们的试错成本,根据试验田实验出来的数据,科学种植,节本增效,产量也能比较稳定,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近年来,我市聚焦农业农村主战场,科技赋农,发展乡土特色经济。盐城以“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为抓手,做实做优“土特产”文章,目前全市已形成10亿元以上的县域特色产业25个,建成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亿元村各3个,农业产业强镇8个,总数全省第一。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