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台市五烈镇西北角,有一个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红色村庄——廉贻村。这里曾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热土,如今,红色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红色热土,听听这里的故事。
朱廉贻,字伯轩,1904年出生于丹阳县河阳乡后观村,1938年走上抗日道路,1941年,时任中共抗日联盟兴化县县长的他在与日寇的激战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37岁。为了纪念他,当地将村庄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东台市五烈镇廉贻村工作人员 杨小燕:“朱廉贻烈士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着我们,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我会立足自身岗位、强化责任担当,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烈士精神,不断激发爱国情怀和强国之志,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廉贻村域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50亩。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该村从实际出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多样化推动新型农业转型升级,有效带动强村富民高质量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69.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万元。
东台市五烈镇廉贻村党总支书记 董云峰:“产业以传统农业、特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为主,其中特色水产养殖面积3675亩,规模畜禽养殖大户10户,规模种植业大户9户,土地流转面积为1665亩。”
传承烈士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廉贻村位于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交通不畅等因素曾经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为此,村里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修桥造路、整治环境、改善民生,以生态宜居的靓丽名片彰显堤西水乡的特色韵味,展现现代乡村的蓬勃活力。
东台市五烈镇廉贻村村民 彭长和:“现在我们村里路也好、桥也好、住房也很好,生态环境各方面都不错,平时来村部办事情,工作人员的服务都很周到,我们本村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生活感到越来越幸福。”
从朱廉贻烈士用生命守护的热土,到如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廉贻村的蜕变是红色精神赋能发展的鲜活注脚。这里,红色基因不仅是镌刻在纪念碑上的记忆,更是融入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动力源泉,随着共建共享的深入推进,幸福美满的愿景照进了更多村民的生活。
东台市五烈镇廉贻村党总支书记 董云峰:“我们村重点在盘活集体土地、水面养殖、闲置资产等方面,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惠农政策,结合资源条件优势发展特色品牌农产品。组建平台抱团发展,构建互联网直播营销体系,打造品牌,形成区域规模特色。”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