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挑战。在我市广袤的田野和星罗棋布的塘口上,种植户与养殖户们正多措并举,积极应“烤”,依靠科技与精细管理,全力保障稳产增收。
走进位于大丰区的金色农业试验田,农户们正在进行高产攻关试验田的补秧作业,由于前期插秧或天气原因造成的缺苗必须在此刻补足;另一边,水稻栽插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选择栽插条纹叶枯病抗性更好的秧苗,是农户们预防病害、保障收成的重要一步。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明辉:“我们的机插秧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由于最近的高温天气,我们的秧苗现在处于醒苗期,采用日进夜排的水浆管理方式,凌晨打水,下午再把水排掉,同时补施20斤每亩的尿素,以促进秧苗的早发培育壮苗。”
持续的高温不仅考验着刚栽下和补上的秧苗能否顺利度过“缓苗期”,也考验着每一位辛苦耕耘的田间劳作者。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明辉:“给补秧的工人都会提供水还有藿香正气水,防止大家在劳作的时候发生中暑的现象,同时我们也缩短了劳动的时间,我们每天早上5点钟来上工,只需要做4个小时就结束。”
在建湖县沿河镇一处大闸蟹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早早开启了增氧设备。恰逢大闸蟹三到四次脱壳关键期,80多台水车式增氧机全速运转,不断翻腾水面、搅动水流,为水体持续注入氧气,确保大闸蟹有充足溶氧环境。
盐城老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 吴满尧:“第一个是加深水位;第二个是勤开增氧机,我们一般是中午12点到2点,晴天的话晚上是大概9点钟到早上6点钟左右开增氧机。”
遍布塘口的科技设备筑起防暑安全网,全力保障大闸蟹安全度夏。无人机精准向塘口撒下饲料,成了高温天里的投喂“好帮手”。据了解,该公司去年尝试的光伏养殖,亩产达200斤、产值近万元,让“一水两用、一塘双收”从概念变为现实。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