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究的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上转换隐形眼镜赋能人类近红外光视觉》为题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人类视网膜通常只能识别波长400-700纳米的光,而自然界中大量近红外光(700-2500纳米)因无法被感知而“隐形”。研究团队将稀土材料与隐形眼镜结合,利用其独特光学性质,将近红外光转换为红、绿、蓝等可见光。佩戴者可分辨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甚至识别由多种波长组成的“复色光”及复杂图案,实现多维度的红外视觉。
该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相关成果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台记者 王殿甲)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