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为什么是盐城?

时间:2025-05-17

图片


5月18日
2025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
将在盐城举办
期待与更多嘉宾
携手共赢、开启合作新篇
图片

时间见证奋斗者足迹。

近年来,盐城放大非常“6+1”比较优势,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在把握大势中登高望远、坚毅前行,抢抓机遇,向“高”攀升、向“智”转型、向“绿”升级、向“新”发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助力新兴产业壮大、引领未来产业布局,不断勇攀产业创新的“高峰”,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图片


逐绿前行
擦亮零碳名片

黄海之滨,风车巨阵与滩涂湿地交相辉映,光伏板如银色海洋沿着大地铺展。作为江苏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的城市,盐城风电、太阳能资源富集,千里海疆上既有大美自然风光,又有绿色低碳“风光”。

立足资源禀赋,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序推进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先试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坚决当好绿色低碳的参与者、推动者、示范者。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经拥有多张名片:全国首碳达峰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江苏首批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示范城市……

图片

目前

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

占全国40%以上

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

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

全国城市第一

我市牵头申报的

盐常宿淮光伏集群

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现我市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零的突破”

图片

去年,我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5万千瓦,年发绿电31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最高峰时,这一比例将近70%。随着我市在光伏和风电的持续布局,这里的绿电资源还将不断增长。

绿电发得多,更需用得好。从“风光无限”到“风光好用”,盐城正在闯出一条新路。

图片

围绕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我市在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开展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探索绿色低碳智慧理念在实践中的模式创新与技术验证。3家零碳产业园全部实现核心区可溯源绿电接入,下一步要把“绿色”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新型电力系统”为特色,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氢能”为特色,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冷能”为特色,瞄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为全国打造零碳园区贡献了不同样本。

图片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

去年12月,全国首次碳达峰试点建设现场会在盐城召开。会上,嘉宾对盐城打造零碳园区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建设零碳园区不仅是对“双碳”目标的坚定回应,更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勇立潮头、先行先试,我市正把大自然的“风光”变成发展的“风光”,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图片

科产融合
点燃发展新引擎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的关键抓手。

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最大增量”,我市连续4年接续开展科技年活动,在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能力排名第35位进位8位增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金风科技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填补我市空白;高标准建设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打造“风光氢储碳海农”7大科创中心……

图片

今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奋进姿态,我市召开全市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创新的基因植入产业发展血脉,成为引领盐城发展的最强音。

会上印发了《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了时间表、任务轴和路线图。

到2027年,全市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与产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前十强。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图片

近年来,我市机器人产业加速“进击”,实现从“聚企成链”到“集群成势”的跨越式发展。

建湖普渡机器人稳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首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盐南高新区新石器凭借先进的物流无人车技术,占据顺丰、京东等直营快递体系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东台联合飞机位居“2024中国独角兽排行榜”航空航天领域第四,成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图片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

3月26日,机器人场景应用及整零协同生态拓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专家大咖、尖端企业汇聚一堂。随着一批“高精尖”企业强势崛起,盐城“机器人口”不断增长。

市工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机器人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已超55家,形成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终端产品,电机、减速器、丝杠等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科技创新的未来已来,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盐城,正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在科产融合发展的大道上闯出新路、创塑特色,努力交出一份出色的“科技自立自强盐城答卷”。

图片

惠企利企
营商环境再升级

枝繁巢暖,方能引得金凤来栖。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市56条”“民营经济发展20条”等一批惠企政策,持续深化“盐诚办”营商环境集成改革,以营商环境的严标准、高成色、硬品牌,赢得了经营主体的“好口碑”。

4月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以改革之“深”提服务之“质”,进一步突出“极简、更优、赋能、精准”四个关键词,打造盐城营商环境的“升级版”。

图片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

——极简审批,让“数据跑”替代“企业跑”。针对重复提交材料、跨区域奔波等堵点,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更加突出数字赋能,坚决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努力让企业投资像网购一样便捷。

——更优服务,让“好口碑”成为“金招牌”。对标上海等地先进做法,建立企业“办不成事”事项逐级督办制度,倒逼服务提质;推动政策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确保政策解渴、直达、有感。

——要素赋能,让“硬支撑”破解“真难题”。聚焦人才、融资、物流等痛点,做好校地协同、企地协同、校企协同,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物流运输通道,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图片

——精准执法,让“有温度”护航“加速度”。积极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的执法模式,对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随意“踩刹车”、不粗暴“设路障”,进一步打造经营主体成长“沃土”。

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即将推出,“免证办”领域进一步拓宽,同时,将打造一站集成的为企服务“中台枢纽”,实现涉企服务平台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打造政务、金融、人才、信用、法律、科技等本地化政策资料库,以AI助手实现7×24小时实时解读。

图片

今年,我市拿出最大决心,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百千”行动。其中,围绕服务企业最直接、企业反响最集中、短板弱项最明显、改善提升获得感最强四个方面,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找“第一”,对标制定我市在该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我市不断激活“6+1”比较优势中的“1”(营商环境)“关键变量”,不断厚植城市发展新优势、打开未来发展新空间,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向奔赴。

图片


编辑:单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