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滨海首乌粉 舌尖上的“活态传承”

时间:2025-05-05

今天的五一特别策划《非遗食光》,我们将带您走进滨海县,探访一项承载着两百多年历史与智慧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滨海首乌粉。从古法技艺到现代创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它如何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让我们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黄河故道的泥沙与海风,孕育了滨海县独特的土壤。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白首乌之乡’,它的根茎经过百年传承,化作一碗碗温润的首乌粉,滋养着一代代滨海人。据《滨海县志》记载,首乌种植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清末名医陈必荣创立的“陈爹首乌坊”更奠定了其制作技艺的根基。

省级非遗传承人 陈华文:“因为首乌一定要用陶瓷,或者竹刀,或者铜刀来给首乌去皮,用铁容易跟首乌有那种化学性,蒽醌类反应(专业名词已核实无误),让首乌的营养价值流失,所以说,我们现在用陶瓷的刀具,来给首乌去皮,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能够完整的保留首乌的营养价值。”

石磨慢碾,沉淀时光。第四代传承人陈华文完整保存了传统“洗、刮、切、磨、晃、吊、淀、晾”八道工序,强调以竹刀刮皮、石磨研磨、自然沉淀等古法,最大限度保留首乌的营养价值。盐城陈氏食品有限公司的“盐阜”品牌连续三届获评“江苏名牌产品”,其首乌粉成为滨海人走亲访友的必备伴手礼。这份‘陈氏八法’古法工艺,不仅是技艺的坚守,更承载着盐城人的情感记忆。

市民 辛丽丽:“小的时候奶奶常买何首乌粉煮粥吃,说能乌发养颜,现在我也买给孩子吃,我觉得呢,何首乌是家的味道。”

市民 孙菊芬:“这个首乌粉口感细腻,首乌鸡也很好吃,没想到首乌粉能做出这么多的口味。”

五一期间,在滨海首乌非遗馆内,一场又一场的白首乌溯源之旅正在持续开展,不少县内外的游客带着孩子在馆内进行参观,馆内陈列了许多首乌以及首乌制品标本,非遗馆的讲解员向他们介绍了首乌的种植历史以及首乌粉制作的技艺,在非遗传承人陈华文的带领下一起进行首乌粉和首乌蛋糕制作,一同感受属于滨海的非遗文化。

市民 汤丽莎:“(今天在)非遗馆学到了首乌的从历史到现在的一个过程,还学习到了它(首乌粉)的制作过程。”

从泥土到舌尖,从古法到新生,滨海首乌粉不仅是一味食材,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凝聚着自然的馈赠、匠心的坚守与城市的温度。守护非遗,便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编辑:朱 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