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4日,“改革开放勇突破 绿色低碳当先锋——全国重点媒体盐城行”活动走进我市。来自华商报、长春晚报、大象新闻等20余家全国重点媒体负责人、记者,深入了解我市零碳产业园、绿色能源项目、生态保护与数字科技等领域,实地探访调研盐城的绿色经济、生态文明、文旅融合等类型的示范点位,全面展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盐城实践”。
媒体代表们首站直抵滨海县,对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中海油盐城“绿能港”、陶湾海洋牧场及LNG冷能交换中心等标杆工程展开深度考察。零碳产业园内,“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体系高效运转;与之毗邻的中海油“绿能港”年接卸LNG(液化天然气)达600万吨。LNG冷能交换中心通过回收液态天然气汽化余冷,在实现节电减碳双丰收的同时,将生成的低温水精准输送至一路之隔的陶湾海洋牧场进行冷水鱼养殖,开创“绿电供给-冷能转化-冷水养殖”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生动诠释盐城“向海借绿”的生态智慧与科技突破。
潇湘晨报编委、大湘网总编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 魏伟:“对于盐城而言,它有这么一个对于未来能源的很详细很具体的一个规划,而且这个规划是建筑在盐城本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上的,我能够想象到它未来很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里面的(发展)空间。”
在江苏普渡机器人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内,媒体代表们零距离观摩智能巡检、服务配送等系列机器人的演示,切身感受到长三角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蓬勃发展动能。
大河报新闻部主任 陈朋冲:“今天来到建湖县,看到我们普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非常好,在全球商用机器人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3%。另外应用场景包括的非常多,我们感觉很振奋。”
“好生态、好空气”一直是盐城的亮丽名片。在条子泥湿地,媒体代表们观测了解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候鸟。黄海森林公园内,媒体代表们穿行于华东最大人工水杉林,呼吸着每立方厘米5200个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惊叹于“绿色长城”对碳汇经济的贡献。大丰麋鹿保护区里,与“四不像”麋鹿近距离互动,小鹿萌态引得快门声此起彼伏。荷兰花海的3000万株郁金香正值盛放,让媒体代表们惊叹不已。
大象新闻副总编辑 李金锋:“(盐城)资源和人文的这种积淀都是非常的先进的、非常发达的。”
在盐城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与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媒体代表们通过对数字展厅的参观,充分认识了盐城绿色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
封面新闻民生法制新闻部记者 于婷:“在这种低碳产业和智能制造方面,让我看到了盐城的未来,因为我来自成都,这些年成都也一直在践行建设这种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所以这一次的行程也让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学到了很多盐城的经验,然后收获很多。”
南方周末报社华中区域中心总经理 孙丽:“这几天通过盐城的调研行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盐城是一个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因为它各个产业园区都是降本增效,绿色低碳保护做的特别好,还有很多的零碳的园区,这点是让我对这个城市的一个新的认知。”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