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全力稳就业促增收、推进健康盐城建设等关键领域,细致谋划、全面部署,秉持为民初心,积极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该干的事,把政府该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4年,全市上下一心,将“惠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在社会各个层面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一年来,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民生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业增收成效明显,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亿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3亿元,减收失业保险费6.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7万人;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30元,增长5.3%左右。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预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达标比例88.07%,四星级普通高中占比提高到60%;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新增三甲医院2家,累计建成名医工作室393个,完成老年人肿瘤标志物筛查10.6万人;倾心打造“盐年益寿”幸福养老品牌,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地区,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经验被全国推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建成智慧安防村居463个。
市民 花延龙:“这里新增了4个充电桩,充电更加方便了,之前高峰期的时候还需要排队,现在好很多,基本上到这里就可以直接充电了。”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 章友德:“回望过去的2024年,我感觉到盐城在推进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出台了很多的切实有效的举措,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感觉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农村的污水整治的工程,解决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盐城方面,补了短板。”
2024年,我市在民生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正逐步勾勒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城市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扎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以上;加快培育“盐城家政”品牌,组织家政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在小学低年级试点开设健康教育特色课程;深入推进“换新购”“租赁购”等政策,加强“好房子”“好小区”“好物业”建设,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 曹海华:“2025年,我们将继续延续‘盐八购’政策,全面实施‘换新购’、‘刚需购’、‘多孩购’以及‘返乡购’的契税补贴政策,这个政策将延续到今年的6月底,进一步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地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民生连着幸福。一座城市,只有持续不断地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才能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一年,将完成老年人肿瘤标志物筛查33万人以上;因地制宜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不断完善“盐年益寿”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281套,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2025年,我市还将集中力量办好4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坚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托起盐阜百姓稳稳的幸福。
市委党校合作交流处处长、副教授 蔡爱军:“建议政府多开展基层走访调研,深入社区、乡村,倾听群众心声。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市民的需求热点和趋势,实现精准服务。同时也期望政府能把民生实事办得更精细,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 章友德:“改善民生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唯有更好地从盐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去思考去规划去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在推进民生实事的过程中,要侧重于以高质量发展去推进民生改善,以品牌的民生项目实施去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大限度地增进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