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盐城市民政局积极作为,全力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公共服务为纽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实践,这一行动正成为推动盐城市乡村发展的新引擎。让我们一起走进盐阜大地,去看看“乡村著名行动”是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见证地名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作为。
随着盐城市“乡村著名行动”的深入推进,乡村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变化让常年在外打工的刘先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回家,总是担心找不到路,村里的地名在导航上搜不到,有时候只能靠记忆和问路。
洋湾村村民 刘飞:“这次回到老家以后,觉得老家变化特别大,路道、路牌就是说在手机上跟外面一样,很方便,定位、导航到这边了,在导航上能体现,我们村的路道和景点还有游玩、钓鱼的地方都可以找得到了,非常好。”
这一切得益于民政部门开展的“乡村著名行动”。通过该行动,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工作得到了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维护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推进。现在,像洋湾村这样的乡村地名信息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不仅方便了像张先生这样的返乡人员,也为村民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洋湾村村民 刘守勤:“感觉到我们村子里现在的文明程度非常好(高),有了路牌路标以后,他们(快递员)就能看着路牌路标,能使快递迅速送到我们老百姓手中,使老百姓感到非常满意。”
“乡村著名行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规范了乡村地名信息,也促进了地名故事的广泛传播,使得每一个村庄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弘扬。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堂村的地名故事显得尤为动人,它不仅是对烈士吴才堂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村庄历史文脉的坚定守护。
亭湖区南洋镇才堂村党总支书记 袁志中:“我们村是以吴才堂烈士命名的村,1947年在攻克伍佑战斗中,吴才堂用大刀砍死5个敌人,自己也多处受伤,最后壮烈牺牲。这些年,我们依托红色资源,自‘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规范全村地名建设,命名了才堂支路等特色地名。路名、地名的规范化也给我们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助力刘老汉农副产品加工、亭有味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更好的销出去。此外,我们村还搭建了电商平台,将我们的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推销,帮助农民创收致富。”
地名信息的准确,也让乡村更加开放,更容易被外界了解。走在黄尖镇的乡间小道,记者发现几乎每一个路口都设有路牌,更惊喜的是路牌上还都印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每个地标的故事,这让来到此地的市民、游客都有机会更加了解这里的乡土文化。
亭湖区黄尖镇民政办负责人 颜少军:“我们历时6个月,全面完成乡村地名试点工作,实地调研采集图件473张,完成乡村地名信息录入库和规范标注上图,建成30条乡村道路标志牌59套和花川村、新洋港社区地名文化广场。”
“乡村著名行动”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乡村地名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做数据模版)该行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全市共命名农村道路街巷、居民点、旅游景点等地名412条;新增设置乡村地名标志牌1423个;共有市级地名文化遗产44个,其中9个入选省级;开展地名文化宣传64场次,受众4200余人次;累计采集上传地名信息和兴趣点44500条。同时,地名利农惠农效果凸显,通过地名品牌打造,促进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乡村地名的焕新与文化的传承,盐城的乡村正迈向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未来,市民政局将继续深耕地名公共服务领域,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民政力量,让盐阜大地的乡村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