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疾人就业这片充满困难与希望的领域,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支部书记、主任刘学梅是一位执着的耕耘者。她34年如一日,扎根在残疾人教育与就业领域,创新求解一道道民生难题。今年5月,刘学梅被评为2025年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如何用爱与坚守,为一群特殊的兄弟姐妹铺就人生坦途的故事。
走进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刘学梅和几位学员正围坐在工作台旁,一起做着手工活。
盐城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学员 朱小林:“我是三岁的时候发高烧,导致下肢残疾。我在这里学会了氖灯加工技能,现在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
盐城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支部书记 主任 刘学梅:“我们的托养中心提供的是托管、康复、教育、就业四位一体的服务,通过引入外挂车间,让残疾人在康复训练中掌握技能,截至目前这里已经累计服务了233名托养学员。”
今年58岁的刘学梅,曾是一名音乐教师。24岁那年,一场疾病造成她听力三级残疾。在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同样从事残疾人帮扶工作的父亲引导着她,成为了一名残联康复中心的教师。
2012年,刘学梅转任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刘学梅带领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全面开展“五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用人单位、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农村,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摸底排查,建立起残疾人就业档案,再结合他们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教技能、送岗位。2020年,刘学梅抓住市政府处置利用机关闲置办公用房的契机,争取到一处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拥有近20间临街门面的服务阵地,打造成了江苏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德爱大厦,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支持。
德爱大厦个体门面经营户 徐化:“我的孩子他有智力残疾,在外面很多复杂的工作他都做不来,后来经别人介绍到这边开店,这边房租可以免三年,一下子就省下一大笔支出。我们的小店现在一个月也能有大几千收入,够日常生活开支了,感觉心里安心多了。”
盐城市德爱大厦工作人员 秦昌元:“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我们都会在德爱大厦举行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这里也常态化开展零工市场,电商直播技能培训,残疾人创业就业咨询等活动。到现在,我们德爱大厦已经累计服务残疾人超3000人次。”
我市共有8.2万残疾人,超过半数在农村。如何更有针对性地破解他们的增收痛点,刘学梅又琢磨起了新路子。她带领团队创新推行“送教进村、体验实训、产业开发”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开办农业技能、电商运营、非遗技艺等课堂,年均培训超4000人次。其中,“绿色庭院”项目尤为亮眼:项目联合省农科院、当地农业基地等多方力量,向残疾人免费提供优质种子、果树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成熟期再统一上门收购,大伙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这几天,困难残疾人吕汝军种下的28棵蜜梨树就挂满了果实,成熟在望。这样的“增收小院”,已经在全市范围逐渐推广开来。
亭湖区步凤镇仁智村村民 吕汝军:“我老婆常年生病,我左手又不方便。之前日子过得很紧巴,刘主任引导着我参加到定制种植项目中来,还帮助我开了一间家庭油坊。现在我们家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盐城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支部书记 主任 刘学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助残工作者,接下来我将继续结合各类残疾人群体的特点,细化技能培训,开展专场招聘,为残疾人争取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