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射阳盐场盐碱地改良项目迎来了至关重要的改良剂施撒阶段,连日来,承担项目实施的中色环境项目部争分夺秒、科学部署,全力推进施工进度,数千吨改良基材运抵现场,材料施撒、旋翻入土等多道工序紧密配合、有序开展,一场重塑土地生命力的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射阳盐场广袤的盐碱地上,满载改良剂的大货车排成长龙,一辆接一辆驶入场地,抵达指定卸车点后,立即开启紧张的卸料作业。不远处,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控着设备,将改良剂均匀播撒在这片盐碱土地上,为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带来新的生机。旋耕机紧跟其后,将播撒的改良剂深深翻入土壤之中,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与改良剂充分交融,使得改良效果达到最佳。整个施工现场繁忙而有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射阳盐场盐碱地改良项目经理 李宁:“我们现场总共是2000亩盐碱地,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盐碱地改良剂的施洒,我们为了确保两至三日内完成改良剂的施洒,我们现在增加了四十台运输车,十来台撒肥机,还有两台旋耕机,我们要确保三日内完成改良剂的施洒,并且让水稻苗顺利的种下去。”
记者了解到,此次盐碱地改良工作,以改善土壤质地的物理结构为突破口,精心筛选了粉煤灰、生物碳、赤泥等基材,通过不断试验确定最佳配比,旨在优化土壤物理结构,加速土壤水分对表层盐分的分解与淋滤过程,有效阻断深部盐分向上层土壤的补给,从根本上改变土壤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色资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研发中心工程师 罗驰:“筛选一些合适的有机肥、生物菌剂,主要改良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加快盐分的分解和有机成分的保存,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我们公司自己的固废综合循环利用技术体系。”
曾经,这片盐碱地因高盐分和高碱性的的特性,被视作“农业禁区”,难以承载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如今,这片曾经被人们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地,正在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不懈的研究和持续的努力,它正逐步实现向“沿海粮仓”的华丽蜕变。
射阳盐场盐碱地改良项目经理 李宁:“让有机质从原来本体是8%增加到15%左右,达到了全国耕地质量标准六等耕地以上,满足耕地的要求,同时助力我们的粮食安全。”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