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测量血压的“坑”,你踩过几个 | 世界高血压日

时间:2025-05-17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测量是第一步。您是否也曾疑惑:明明在家测血压正常,一到医院就飙高?左臂和右臂的数值为啥不一样?电子血压计真的准吗?针对大家关心的血压测量十个问题,我们进行逐一解读,共同助力血压的科学管理。


图片

01


在家测血压为何会不准?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总抱怨数据“忽高忽低”,甚至因此误判病情。这可能与几方面原因有关:测量时间不固定、测量部位不固定、测量姿势不同、测量时心不静、血压计老旧等。


除尽量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之外,家庭血压测量需遵循“三固定原则”——固定时间(晨起1小时内、晚饭后或睡前),固定体位(坐靠背椅,袖带与心脏同高,双脚平放),固定手臂(首次测量双臂,数值较高的一侧为监测臂)。


注 意


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运动,不要喝咖啡和吸烟,排空膀胱后静坐5分钟。


图片
图片

02


什么时间测血压更准?

有些高血压患者发现,早晚测出的血压值差异明显。有的人听说“清晨血压高最危险”,有的人怀疑血压计“坏了”……


清晨起床后30~60分钟,人体从睡眠中苏醒,交感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加,血压自然升高,形成“晨峰现象”。夜间血压通常下降,但部分患者(如反杓型高血压患者)不降反升,容易增加靶器官损害风险。所以,高血压患者需重点监测清晨血压(6~10时)和夜间血压(睡前或凌晨3~5时),全面评估血压波动,指导个体化用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注 意


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而夜间血压升高常提示隐性高血压或用药不足。


图片
图片

03


一进医院为何就血压飙升?

临床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患者,在家测血压都正常,一到医院就血压飙升,甚至被误诊为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很常见,这是看到医生或进入医院环境时,人们产生的条件反射性紧张,继而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液中儿茶酚胺等物质激增,使血压短暂升高。


血压正常值应<135/85毫米汞柱,若家中测量正常,仅在医院升高,则可能是假性高血压;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天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可确诊为“白大衣高血压”。


注 意


首次确诊高血压者,应同时进行家庭监测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


图片
图片

04


电子血压计跟水银血压计

一样准吗?

很多老年患者坚信“水银血压计才准”,认为电子设备误差大。其实,这一观念早已过时。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完全可媲美水银血压计,关键是会用、用对。


水银血压计操作门槛高,误差可达10毫米汞柱。现代电子血压计采用“示波法”,通过传感器捕捉血管壁振动波形,可避免人为听诊误差,更适合家庭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经国际认证,误差通常<5毫米汞柱,但腕式、手指式血压计因受血管位置影响大,不推荐常规使用。


注 意


我国已明令2026年前全面停产水银血压计,电子设备需每年校准一次。


图片
图片

05


左右臂血压差大

是血管在“报警”吗?

有些人在体检时发现左右臂血压值不同,甚至担心“差值超10毫米汞柱是血管堵塞信号”。这种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右臂血压通常比左臂高5~10毫米汞柱,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是因为人体左右上臂血管解剖结构存在差异。但若双臂血压差>2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一侧血管存在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血管畸形。所以,新发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时,应同时测双臂,之后以较高一侧为监测臂。


注 意


每半年复查一次,若差值持续扩大或伴随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图片
图片

06


血压正常就能停药吗?

在临床上,血压达标后擅自停药的患者并不少见,一些患者甚至在数月后诱发心梗、突发脑出血。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无声杀手”,自然有其可怕之处。在高血压治疗原则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规范用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后突然停药,会使血管因失去药物保护而急剧收缩,导致血压“报复性反弹”。这种骤升骤降的波动比持续高血压更危险,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血管破裂风险;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脑出血;因药物敏感性下降,使后续治疗难度加大。


注 意


停药需要基础病控制良好,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同时密切监测血压。


图片
图片

07


血压越低越好吗?

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过度降压可能触发“J型曲线”风险,反而危害健康。


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J型曲线”关系。血压过低时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跌倒,甚至增加心肌缺血、肾功能损伤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风险更高。


注 意


血压控制要适度,控制在120~139/70~89毫米汞柱的安全区间。


图片
图片

08


每次测血压都要记录吗?

每天认真测血压却从不记录数据,就诊时只能说出“大概正常”或“有点高”,这样的患者有很多。说实话,没有记录的血压监测,等于白测!


识别“晨峰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对比服药前后的数据变化、对持续升高或骤降的紧急干预……这些都需要通过血压数值记录找到关键信息。


注 意


建立“血压日记”,认真记录每一次测量时间、数值、用药情况及症状。


图片
图片

09


运动后血压高

是不是很危险?

有些患者发现运动后血压“爆表”,第一反应是“完了,血管要爆了”,担心心脏超负荷。其实,运动时因为肌肉急需更多能量,人体会启动“应急”模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健康人运动时收缩压可升到200毫米汞柱以上,这是正常生理反应。


注 意


高血压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图片
图片

10


血压计袖带是不是

勒得越紧越好?

测血压时,袖带通过压迫动脉来阻断血流,再根据充气放气过程中的振动波来测量血压。袖带勒得过紧,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正确操作时,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塞入1~2指为宜。


注 意


肥胖者需使用加长袖带,儿童要使用专用袖带。


编辑:单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