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民生热点

热度飙升!沪媒聚焦盐城

时间:2025-04-23

近日

上海主流媒体《文汇报》《新民晚报》

整版、通版聚焦盐城

上海再掀“盐城热”

图片

文 汇 报

图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纽约,因集聚了40多家剧院的百老汇而夜空璀璨;上海,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演艺大世界,坐拥20多家专业剧场和80多个演艺新空间,是国内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剑指东方百老汇;而离上海高铁车程仅两小时的江苏盐城,竟也星罗棋布着56座小剧场,淮剧、杂技、话剧、舞剧、音乐剧竞相上演,点亮盐城的不夜天。这些特色鲜明的小剧场,与盐城聚焦打造的21家重点景区、21个特色文化街区、36家文博场馆和3000多家阅读新空间一起,构筑起“五大文化消费空间”,奏响不仅属于盐城、更属于这个崭新时代的文化交响。

图片

盐城,因盐而兴,因盐得名。3000年前,沿海先民在此煮海晒盐,造就了“烟火八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盛景。依托千年盐渎的传统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湿地文化,八百万盐阜儿女以其辛劳和智慧,谱写出新时代的崭新华章,描摹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样本。盐城市委书记周斌指出,盐城要通过锻造“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文化品牌、加大非遗文化研究传播力度、进一步丰富文化供给等措施,不断提升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力,进而将盐城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城市文化品牌的历史名城。

图片

因融合而聚变

塑造文化消费新空间

一街一巷承载着历史,一河一路写满了故事。盐阜大地上,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文旅与商业业态叠加,一批文化项目因融合而生聚变,塑造出全新的文化消费新空间,成为近年盐城闪亮的“人文标识”。

“十里建军路,半部盐城史”,盐城的建军路承载了几代盐城人的乡愁与回忆。2021年,建军路的标志性建筑竹林大饭店,修旧如旧,开门揖客。水泥墙、木门窗、大平房……借助竹林大饭店内真实呈现的老盐城场景,沉浸式戏剧《于多多的绿野仙踪》串起盐城四十年的时代巨变,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演在竹林,人在剧中”。

始建于1950年初的竹林饭店,曾经是盐城餐饮业态繁荣的代表,红火人气传遍盐阜大地。从竹林饭店转型成竹林商业城,数十年间,或火爆,或冷清,起起伏伏,阅尽人间沧桑。历史的车轮总会无情碾压陈旧业态,沉寂经年,融古于今的竹林大饭店蝶变新生,注入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跃成为盐城的网红新地标。在保留竹林饭店老式建筑风格、保存城市记忆的同时,竹林大饭店积极推动老字号的升级、新业态的进驻,重塑人们对“竹林”这一老品牌的认知。在这里,盐城之景、盐城之味、盐城之情在同一建筑空间中碰撞融合;在这里,人们仿若穿越时光隧道,梦回老瓢城,触摸盐城的城市之根。这个多维的历史空间,不仅是崭新的文旅消费场景,更是具有乡土气息、怀旧色彩的“盐城民俗博物馆”,是“最盐城”接地气的文化创新演绎。

方寸之间,文化彰显。景区、街区、文博场馆、小剧场和阅读新空间等盐城倾力打造的“五大文化消费空间”,不仅有容纳古今的竹林大饭店,更有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珠溪古镇、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盐城美术馆、1956星剧场等一批坐落于盐城“一廊一带”的新老文化地标,让人们在游览之余充分感受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而其中,串场河畔的聚龙湖景区,是盐城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又一新地标,更是盐城的“城市会客厅”。

悠悠串场河,流淌逾千年,见证着中国唯一一座以“盐”命名的城市——盐城的变迁。如果把盐阜平原比作一片平铺于黄海之滨的硕大叶片,那么纵贯于其间的串场河则是这片树叶的叶柄。千百年来,串场河水曾运送过一船又一船的海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盐阜人民;如今,贯通串场河水系的聚龙湖景区,成为一个集非遗传承、沉浸式体验、演艺交流、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每到夜晚来临,串场河两岸华灯初上,游人登上画舫游船,悠悠歌声在碧波间回荡。串场河沿岸“杨楼翠霭”“范堤烟雨”等盐城古八景尽收眼底,淮剧、乐队、情景表演等演艺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一条承载千年水运和海盐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盐城不断挖掘串场河历史文化资源,将沿线文旅景点串珠成链,建设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长廊。

串场河畔的聚龙湖景区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艺术为主题,串联起聚龙湖与串场河水系的三大主题园区——“聚龙湖·文化艺术园区”“欧风花街·欧洲风情街区”和“串场之眼·社交潮流中心”。其中的欧风花街,尤具异域风情。街长八百米,依水而建,蜿蜒曲折。八座桥梁,横卧碧波,各具风韵。斜阳余晖,铺洒两岸,也铺洒在岸边那一幅幅欧洲古典绘画之上,令人仿若置身于威尼斯河畔。

沿河漫步,到了聚龙湖景区新近打造的“串场之眼”。“串场之眼”依托“建筑+水系”,横跨串场河,是盐城首个“廊桥+商业”综合体。每晚的3D光影大秀,以水、岸、廊、桥为幕,以光影为笔,挥洒串场河千年历史,见证盐城蝶变的岁月华章。聚龙湖景区坚持将现代化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淮剧博物馆、非遗体验馆等,提升夜生活文化品质,年度营业额突破2亿元,文化赋能经济,文商旅实现了真正的联动发展。

图片

因创新而发展

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学古而不泥古,破法而不悖法,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盐城市大力探索历史文化挖掘、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新型传播等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成为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方针的文化新样本。

盐城建湖九龙口,古镇实景演淮剧,风景这边独好。淮剧小镇,暮色四合,虫鸣蛙叫,更显幽静。突然,一阵高亢嘹亮的淮剧声腔刺破夜空。寻声望去,拱桥之上,站着一对身着戏装的中年男女。他们笑意盈盈,步下拱桥,边走边唱,融入游客,也融入这淮剧小镇的一草一木间。随着剧情的演绎,眼尖的戏迷游客惊叫:“他们演的是淮剧《小镇》!”没错,是淮剧《小镇》。淮剧《小镇》是盐城市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淮剧团创排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获得过中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文华大奖”

在全国文艺界,“获奖即终点”,是文艺创作领域亟待革除的一大顽疾。一些院团,斥巨资排戏,只为获奖;奖项入手,即刀枪入库。然而,淮剧《小镇》斩获文华大奖后,不仅演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还催生出“小镇里演《小镇》”的实景版,成为淮剧文化活化传承的示范样本。建湖县九龙口的沙庄古村,原本名不见经传,改造成为“淮剧小镇”后,声名远播。“小镇”有了名剧做“招牌”,有了淮剧这一国家级非遗作支撑,得以在一众芸芸“小镇”中鹤立鸡群。借用名剧作,实景展非遗,保留原乡感,留足烟火气,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文旅融合,“淮剧小镇”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淮剧发源于盐城,盐城市建湖县的方言更是各个淮剧团的舞台标准用语。全国13个国有淮剧院团中,有6个扎根盐城。淮剧艺术在这里传承有序,涌现出一大批淮剧名家名作,形成了中国戏剧创作的“盐城现象”。近年来,盐城积极适应新的传播趋势和新的审美需求,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让古老的淮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盐城通过创办淮剧博物馆、建设非遗小剧场、开设抖音直播等方式,推动淮剧的活态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同时,盐城积极推动淮剧艺术与流行元素融合,让戏曲艺术“年轻态”。这些年,淮剧《小镇》的主演、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坚持做直播,坚持在抖音“淮剧陈澄”上发短视频。她演唱的淮剧版《神女劈观》,在B站一度占据音乐类榜单首位,成为一部现象级网络作品。受陈澄等淮剧名家的感召,盐城的一大批青年淮剧演员也积极探索淮剧与时尚相融合的方式,在抖音、B站等演唱《万疆》《声声慢》《回马枪》等,有效传播了淮剧这一非遗文化,更因别具一格的“国风范”,吸粉无数。

淮剧和建湖杂技,堪称盐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并蒂莲花”。在中国杂技界,素有“北吴桥,南建湖”之说,建湖是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的“中国杂技之乡”。从1954年成立建湖县杂技团,再到2015年江苏省杂技团在盐城市建湖县挂牌成立,建湖杂技延续汉唐技艺,花开水乡、扬名四海。

高、精、尖、稳、健、美,建湖杂技的每一个精品节目,特色鲜明;然而,江苏省杂技团却不满足于此,近年来,他们探索将一个个高精尖杂技节目捏合成戏,打造接通当代审美的“杂技剧”。《猴·西游记》是该团在“杂技剧”上的首次探索。该剧采用邀请百老汇知名导演、英国作曲家、法国动漫设计家、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杂技编导联袂打造,以中国故事、世界语汇、国际表达的方式,获得走向世界舞台的“通行证”。杂技剧《猴·西游记》甫一亮相,即受邀赴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连续商演27场,创下了东方艺术团体在林肯艺术中心连续商演的纪录。

尝到甜头的江苏省杂技团,乘势而上,嫁接各类姊妹艺术,连续推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盐·运》等杂技剧。尤其是《盐·运》,将淮剧引入杂技表演的舞台,以“剧中剧”的形式,讲述了盐城这一以“盐”命名的城市晒盐、煮盐、储盐、运盐的繁华历史和盐城在当代社会的成功转型,以全新的艺术视角重新解读盐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勃勃生机。

盐,是贯穿盐城这座城市的文明线索,海盐文化则连通了盐城两千年的历史脉络。走进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盐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参观完《海盐华章——中国海盐文明》等展陈,小憩饮咖啡,香气氤氲间,一股淡淡的咸味在舌尖弥散。讶异间,询问馆长,得知这正是海盐博物馆新近开发的文创产品——“海盐咖啡”。润物细无声,“海盐文化”入了舌尖,融进心头。

红色铁军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文化共同构成的盐城“四色文化”,既是城市历史底蕴的凝练,也是新时代盐城精神特质的生动载体。近年来,盐城以文创产品为媒介,将“红、蓝、白、绿”四色文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创意表达,通过多元设计、沉浸体验与跨界融合,持续擦亮城市文化品牌。在红色文化上,新四军纪念馆·新火文创空间是全新打造的红色文化互动空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N咖啡”和新四军定胜糕系列糕点,让一杯咖啡、一块糕点,成为了解新四军历史的“小窗口”。在蓝色文化上,盐城聚焦新能源产业与海洋经济,以黄沙港海洋系列文创为典型,将海上风电元素融入吧唧(徽章)、冰箱贴、帆布袋、镭射包等实用设计,展现盐城向海图强的城市风貌。在白色文化上,依托千年制盐传统,盐城推出“盐城盐”联名文创,如盐雕摆件、“盐礼”调味盐、盐宗书签。其中,以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为原型的“盐小勺”IP形象,凭借萌趣造型与表情包风靡社交网络。在绿色文化上,围绕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盐城以麋鹿、丹顶鹤、勺嘴鹬“吉祥三宝”为IP,开发“潮汐树”生态艺术装置、“三宝Jellycat”、湿地精灵高定秀等,进一步拓展生态文化的叙事维度。同时,盐城打造“礼遇盐城”文创旗舰店,聚合四色文化主题产品,并通过“燕舞商城”线上平台实现全域覆盖。2024年,盐城市首届金海贝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功举办,旨在用“盐城之美”讲述盐城故事,共收到3000余件参赛作品,通过创意与设计的力量,将大美盐城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韵味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文创作品,以“可带走的文化记忆”激活消费新动能。

图片

因聚力而跃升

领跑文化产业新赛道

樱花怒放,郁金香飘,香港导演陈中泰闻香而至,专程从浙江横店驱车到盐城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为他下一部年代剧寻觅符合剧情的取景地。

像陈中泰这样来盐城看场地、谈合作的影视导演和剧组,一拨又一拨地来,“微短剧,盐城造”的口碑也随之不胫而走。去年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文旅+影视”产业发展,探索微短剧与文化和旅游等产业跨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有文旅资源,与海内外的影视剧制作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继2024年底江苏省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落地以来,已推出“‘剧有料’创作计划”三期,邀约热播剧作家朗朗、卓牧闲、意千重等来盐互动签约,建立剧本创作和影视转化的有效链接,推动盐城影视文化生态的创新构建。依托丰富的旅游场景和中韩文化交融特色,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入驻拍摄,仅韩国导演崔锡珉就已在盐城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取景拍摄了20多部中韩合作短剧,其担任出品人的《盖世禁主》,上线仅5天播放量就破亿,总播放量达3.5亿。此外,盐城今年还将计划开机拍摄50余部剧集,开展影视文学活动8场,不断催生新动能新场景。

国内业已成熟的影视基地并不少,众多影视剧组为何近悦远来?很多影视导演考察发现,古镇、水街、湿地、花海、森林,盐城处处是景。盐城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以中韩文化为主题,街区内,“韩风”扑面,主题酒店、游乐园、剧场、餐饮,业态多元,为影视摄制提供了丰富的场景选择。不仅如此,成本低、效率高,摄制组一到,便可享受“拎包即入住”的拍摄服务,更是众多影视剧组选择盐城的重要原因。燕舞(大纵湖)剧工厂自2024年10月运营以来,持续加大与上海华誉影视等国内优秀影视拍摄公司的合作,吸引众多影视、微短剧作品来盐城取景拍摄,电影《海边的归途》《魔法侦探之抽丝剥茧》《义胆雄心》等一系列作品先后开工或签订合作协议。剧工厂通过优化民国风摄影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氛围提升、文化业态招引、内部场景搭建等硬件服务,为影视创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努力把影视资源更好转化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优势,实现思维融入、业态融合,一站式文旅街区雏形初显。

近年来,盐城市围绕文化产业“六个一”重点内容,做大文化产业规模,突出文旅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跃升文化产业总体量级,打造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4年度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0%,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1%,西溪景区、淮剧小镇、聚龙湖景区分别入选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盐城在传统艺术生产不断出新出彩的同时,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断打造“演艺+”品牌,聚力打造演艺文化产业。通过拓展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将文化融于旅游产业,将演艺融于日常生活,持续塑造“有戏盐城”文化标识,并向“演艺盐城”升级转型,描绘出一幅“诗与远方走在一起”的“演艺盐城”新图景。打造“主题演出+旅游景区”“驻场演出+小剧场”“街头演出+文化街区”“氛围演出+文博场馆”等一批新型演艺空间,推出以荷兰花海《只有爱》、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天仙缘》、九龙口景区《九龙聚喜》、大洋湾景区《盐渎往事》、珠溪古镇《相约伍佑》、盐镇水街《串场夜画》等为代表的新型演艺作品,将文艺有机融入城市肌理和文旅场景。

同时,盐城积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建设,聚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现已集聚链上企业113家,成功获批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省级元宇宙重点实验室等各级荣誉10多项,入选长三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目前,盐城已引进网易、百度等榜单企业,培育奥格视特、霆善文旅等科技企业,孵化紫金文创院、乐途文化等初创团队,建成数字视听梦工厂、AIGC大模型创新应用中心等项目组团,加快推进沿海数贸港建设。

走进黄海湿地博物馆新建的4D影院,观看一部以极危候鸟勺嘴鹬为原型的4D动画短片《不是菜鸟的盐小勺》,逼真写实的盐城湿地风光,在最新的虚拟技术中精彩呈现。该片凭借本土化元素原创内容的创新、科技文化融合文博产品的跨界,荣获第12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金莲花”最佳动画片奖,由此也可管中窥豹,领略盐城数字化文产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景象。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诗与远方、星辰大海,盐城从未缺席。盐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耀眼的“金名片”,镌刻中华文明与生态觉醒的东方范本,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篇章。盐城黄海森林公园,以万亩林海为墨,绘就生态新篇,由“卖树”这一锤子买卖向“卖生态、卖风景”的新发展理念转变,以“绿色颜值”撬动“生态价值”,推进生态资源与特色文化、亲子旅游与休闲康养相结合。黄海森林公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真理。如今,黄海森林公园获得全国首张零碳旅游景区认证。大纵湖景区作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生态旅游”主题为核心打造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湿地旅游度假区,将生态做成了高附加值的产业。探访盐城,总令人流连忘返。每一次探访,疲惫得以卸下,身心得以涤荡;每一次深情回眸,是“再来盐城”的约定,更是对生态文明的深情礼赞。

盐渎传千载,城拓沐海风。1.7万平方公里的盐阜大地,镌刻着悠久的文化,流淌着多彩的文脉,人与自然共生共融,“四色文化”交相辉映。凭海御风的盐城,正高扬守正创新之帆、铆足拼搏实干之劲、笃定争先进位之志,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全新路径,创造出新成果,塑造了新标识,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盐城展现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新 民 晚 报

图片

悠悠串场河畔,城市点燃烟火气;高楼大厦间流光溢彩,特色街区内人声鼎沸;多元式演艺令文化出彩更有戏,数字化应用让生活充满科技感,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融入全球文化体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诗与远方、星辰大海,盐城从未缺席。近年来,盐城以文化赋能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业态创新、经济反哺的特色发展之路。一街一巷承载历史,一河一水写满故事。盐阜大地,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一批近悦远来的文化项目正成为盐城闪亮的“文化标识”。

图片

文化搭台

赋能消费新场景

文化消费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与“硬支撑”。盐城立足资源禀赋,系统构建红色、演艺、生态、怀旧、创意、二次元等八大文化消费场景,形成全域联动、特色鲜明的“文化+消费”生态圈。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演艺文化正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重构城市消费场景。欧风花街以欧式建筑风格与本土文化结合,打造出“一步一景、一景一戏”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串场夜画》行进式实景演出,串联起水街码头至欧风花街码头的文化长廊,游客可沿河漫步或乘船观赏淮剧《范公堤》、情景舞蹈《鹤鹿同春》等10个演艺项目;荷兰花海《只有爱》、九龙口《九龙聚喜》、大洋湾《盐渎往事》、珠溪古镇《相约伍佑》等为代表的新型演艺作品,将文艺有机融入城市肌理和文旅场景。盐城将文化内容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立体体验,让历史与当下对话,让艺术与生活交融。

大丰麋鹿保护区连续11年举办“鹿王争霸”直播,吸引全球超千万观众观看;黄海森林公园发展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如住在森林看星星的星空极宿、致敬峥嵘岁月的1965木工厂、休闲刺激的水上运动中心等,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同时,盐城还把珍稀濒危物种旅游资源和湿地生态环境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以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场景与消费活动双向赋能,带动景区周边社区旅游业的兴起,从而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在创意文化领域,盐城利用盐城市博物馆、燕舞(大纵湖)剧工厂、盐美艺术街区、建军路文商旅街区等特色点位,以文创产品、主题商业街区、创意市集等有力载体,实现创意文化与商业消费的深度融合。通过不定期举办传统民俗表演、时尚文化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让消费者在购物时能欣赏精彩文化表演,感受盐城历史底蕴与现代时尚的交融。

电竞大赛的精彩对决、二次元秀的视觉冲击……当潮流文化遇上Z世代年轻消费力,盐城正借助二次元文化优势,在“动漫+”“电竞+”“文创+”领域不断深耕,通过创新的消费场景、与文旅商体展的联动,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例如盐城都市集团与“玉麒麟”达成深度合作,双方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连续三年在盐城奥体中心举办玉麒麟CS2国际锦标赛,精心培育电竞产业的发展土壤,让电竞文化在盐城生根发芽。

与电竞热一样,盐城的“动漫+”领域同样精彩纷呈。如今,在盐城市区的各大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随处可见各种动漫IP联名活动、快闪店以及谷子店(周边产品零售店)。与此同时,盐城的文创产品也掀起了一股“可爱风暴”。“建礼cat”系列文创玩偶以鸡蛋饼、油墩子、茶干、藕粉圆以及震旦鸦雀等特色美食和生态元素为原型,将其巧妙萌化,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图片

科技引领

视听产业启新程

文化视听是一个大众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在盐城,汇聚了一批文化企业,以文化试听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方向,创作内容、开发技术、提炼观感,按照市场的消费需求,做好业态谋划,不断丰富消费体验、激活消费动力,让广大群众能够早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文化资源。

100台超高速相机瞬间抓拍360度人像数据、1秒生成180张高清照片、3分钟建成数字人、3D影片、人机交互……走进位于盐南高新区的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体验“数字人3D模型采集阵列”项目,一探数字经济发展的“神秘面纱”。该基地包含盐城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虚拟现实赋能中心、数字视听梦工厂、AIGC大模型创新应用中心等四大板块,涵盖创新孵化、仿真交互、虚拟现实、“短视频+”、“AI+”等视听领域细分产业赛道,致力于建成“视听中国·盐城数谷”。在数字视听梦工厂一楼展示区,梦幻视界科技集团市场营销总监张驰,正带着参观者现场感受了他们最近的科技成果。戴上VR设备,站到指定区域,一场探索埃及法老胡夫金字塔的旅行就此启程。在虚拟导游的带领下,参观者“走进”胡夫金字塔,体验虚拟游戏中金字塔的神秘与浩瀚,跟随游戏中大祭司的指引,回到昔日古埃及王朝,体验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壮观。体验完毕,摘下VR设备,跨越千年的体验,不过是在4平方米的小空间内完成。在数字视听梦工厂二楼的盐城智核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明表示,该公司聚焦五大领域,携手腾讯赋能本地优势产业,植入AI和物联网基因,提供集产品智能化改造、接入微信生态、实验室检测认证,贯穿研、产、供、销、服全环节,共建盐城本地AI智能生态服务圈,深度融入“3+3”文化产业布局。此外,盐城还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转,充分运用全息投影、AI交互等前沿技术,赋能文旅商体,将静态观赏升级为沉浸式体验数字文化,激活城市数字消费新动能。如盐南高新区伍佑珠溪古镇首次以大型威亚空中表演的形式,用科技与数字技术再现小说《镜花缘》中“百花仙子下凡”的故事情节;光影秀以海棠文化为主题,运用数字投影、激光、雾森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全球首部无人船科技光影秀《船说海棠》,将海棠花的形态、色彩、意境融入其中,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淮剧机器人表演、簪花机器人火爆出圈。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视听将融入更多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持续催生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的产生。

图片

连接古今

让非遗焕发新生

盐城,以盐立城,因盐而兴。特定的地域方位,造就了盐城海纳百川、兼融并蓄的多元文化生态,还孕育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盐城共有市级非遗项目139项,拥有董永传说、淮剧、建湖杂技、东台发绣、大丰瓷刻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何首乌粉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大丰麦秆剪贴、盐城老虎鞋、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等70项省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桥梁,让世界看见不一样的盐城。

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为非遗作品这样的传统文化产品买单。今年以来,盐城各地众多的非遗文旅产品,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光彩,也引燃了文旅消费新热潮。如淮剧小镇在春节期间张灯结彩,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游客被建湖杂技、淮剧深深吸引,游客们还可以亲身体验淮剧头饰、戏服和道具,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西溪景区以首个“世遗版”春节为主题,将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巧妙融入春节欢庆活动中,推出国潮添福、非遗“吉”市、非遗古韵、梦回千年、仙缘演艺五大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盐城各大街区推出非遗美食市集,传统美食与非遗手工艺摊位前热闹非凡,游客们自觉排起长队。糖画、面塑等非遗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

非遗融入生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活态传承。近年来,盐城强化非遗品牌建设,让非遗融入地方特色。以东台西溪、建湖九龙口景区、大丰恒北村3家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为核心,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街区”,创造“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等消费新场景,用新颖的体验吸引游客近千万人次;建湖杂技、淮剧、大丰瓷刻等项目多次代表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国门,到德国、美国、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如今的盐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一幅经济繁荣与人文发展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已经展开。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五一”假期近在眼前

不妨来盐城

体验文化跨界

邂逅“诗与远方”

编辑:朱 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