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全国文明村”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绿水青山长出“文明金果”

时间:2025-04-09

今天的“‘盐’续文明乡风”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看长三角“网红乡村”如何将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更成为村民心中的“幸福原乡”。

记者 丁毅:“我现在身在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这里不仅是长三角的‘网红乡村’,更是一片浸润着文明新风的诗意田园,‘天蓝、地绿、水清’成为这里的常态,更让城里人都羡慕到把周末都‘寄存’在这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近年来,杨侍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里下河独特的文化和水乡禀赋资源,打造了千亩生态林、百亩游龙湖,推进垃圾分类、河道整治。从“散居”到“安居”,杨侍村建设了5个集中居住区,水电燃气、社区医疗、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居民 吴春炳:“我们回来养老了,在这边晚上吃过饭、散散步,白天我老婆种种菜,这边有超市、有温泉,环境设施蛮好的。目前新农村有这个条件,我们也想不到的,也非常满意。”

生态为底,文旅添彩。杨侍村始终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深挖资源优势,建成运营水上世界、游乐场、杨侍温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10多个文旅项目,打造杨侍路果蔬采摘产业带,塑创“沈拱山书场”曲艺分会场品牌,常态举办美食节、年货节、曲艺展演、民俗踩街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采摘果蔬、研学体验、品鉴温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红色杨侍”的精神底蕴和“醉美水乡”的文化魅力。

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退休干部 王锦绣:“我们的演出都是公益性的,老年人都喜欢看淮剧、相声之类的,原则上是一个月两次,春节和夏天比较多,那时候农闲,大家有时间,今年春节已经演了四场了。”

在杨侍,“文明”是可量化的硬通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推出文明积分制,将文明行为转化为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米面粮油、日用品等奖励。同时,村里8支志愿服务队织就民生网络,道德评议会破除陈规陋习,“身边好人”“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让文明不仅写在墙上,更印在心里。

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胡海燕:“我们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围绕政策法规的宣传、还有反诈知识、乡村文明等等,还有定期走访孤寡老人、困难群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纠纷等等,目前村民反映都挺好的。”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风景好”到“风尚好”,杨侍村用多年实践证明:文明村镇建设既要留住青山的容颜、乡愁的温度,更要铸就精神的坐标、发展的底气。在这里,人们看见了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最生动的模样。

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党委书记 陈勇林:“下一步,杨侍村将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定位,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一方面做活土地流转、做强集体农场、做优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沈拱山议事室等阵地,持续开展文明评选、移风易俗等活动。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让崇德向善的‘精气神’提起来,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同频共振,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编辑:李琳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