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 两部门发文 有何亮点?

时间:2025-03-23

为了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文件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它将给相关学校、相关专业带来哪些变化?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超过3亿,传统照护模式已很难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医养结合模式正在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趋势,而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此次《通知》的出台,正是助力抓紧补齐短板。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崔照忠:医养照护领域需要大量既懂医疗护理、又擅长养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截至2024年,全国已经有300多所高职学校开设了养老相关专业,但是本科院校仅有39所,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通知》指出,支持专业梯次设置,鼓励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高职专科专业毕业生报考;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

专家表示,这不但让中职、高职相关养老专业学生未来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也会逐步解决他们通常医学知识欠缺的问题。

山东省康养服务学会副会长 王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来说,很难架起到医疗机构进行岗位实践和实习的桥梁,因为它属于公共服务大类,公共服务大类是不包含医疗相关专业的。而现在的医养,属于医疗卫生大类,可以到医院里进行专业的实习。专业就可以合二为一,既学习医学知识,也学习康养知识,最后上升管理的层次。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崔照忠:贯通培养模式打破职业教育“断头路”困境,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明确的中高本贯通培养,增强专业吸引力。

《通知》明确提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不低于50%。专家指出,对于实践教学学时的要求将极大提升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山东省康养服务学会副会长 王燕:实践教学学时从第一学期到最后毕业的三到四年,在学校里学完,再到医疗机构去实践,再回来学,再到医疗机构实践,逐层级的提升,最后能达到距离工作岗位要求无缝衔接的状态。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除了中职和高职,这份文件的印发又会给目前已经开设了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带来哪些契机呢?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于2022年申报了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2023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在校学生130人。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强调专业教学要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邓朝辉:设置基础照护知识与技能、中医适宜技术、老年照护技术等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康养产业智能化升级同频共振。

此次发布的《通知》中强调,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

目前,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在培养机制上,已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纵向的“专升本、中高协同和中本贯通”发展,未来还将依托合作共建校——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的资源,更好赋能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校长 田维毅:通过湘雅医学院深厚的护理学的学科内涵,使我们的职业本科教育既有本科护理的理论基础,也有职业教育的技能和操作能力。

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通知》里强调的,开发一批核心课程,建设一批优质教材,支持学校建设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整合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等真实服务场景的校内实训场所等,也为学校未来提升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路径。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校长 田维毅:通知的发布为我们加强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职业教育最关键就是能够适应产业和岗位的需求。我们要加强相应的工作,尽全力从岗位场景来设置职业本科教育的教材。让学生学了课程,实际上就已适应了岗位需求。

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