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盐城,渴求人才;厚德盐城,成就人才。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要求,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引才机制、强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品质,统筹抓好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不断筑牢人才“栖凤巢”,打造更具承载力的聚才平台载体,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王新鹏,2009年韩国博士毕业后,通过自己研究生时期导师的推荐来到盐城发展,任职于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十多年的打拼,他一步一步从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再到公司副总经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领团队成员对耐热抗蠕变高性能纤维多场景应用进行探讨,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在他心中,盐城早已是承载梦想与奋斗的第二故乡。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鹏:“来盐城工作生活,我深感这里充满机遇与活力,营商环境优越,科研氛围浓厚,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这里,我不仅安心工作,也顺利安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未来,我满怀热忱,期待以己之力,为盐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为一家致力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及成套装备生产线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神鹤科技十分注重人才的引培和研发队伍的建设,汇聚了一批顶尖科研人才,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研究生工作站、院士专家创新中心,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夏斯华:“我们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专注高端纤维材料生产线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与中科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近10%,现有院士1名,全职博士3名,中高级职称人员25名。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以创新为翼,为行业发展贡献神鹤力量。”
盐城有求才若渴的迫切愿望,有爱才敬才的优惠政策。和王新鹏一样被盐城打动的人才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突出体制机制、引进培养、域内域外、改革创新“四个协同”,扎实推进名校优生“汇盐”、万名学子“聚盐”、驻盐学子“留盐”三大行动,迭代升级“黄海明珠人才计划”,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4万人,引进名校优生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占比七成左右。
江苏苏盐阀门集团项目专员 卢方刚:“我是学的机械工程,这里的科研氛围十分浓厚,工作环境也充满活力,公司还会定期举行技术交流,晋升空间和内部轮岗的机会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公司成长路径和无限可能,同时政府对于人才的丰厚待遇让我们可以安心工作,享受这里的生活。”
江苏苏盐阀门集团宣传主任 刘哲琳:“这几年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公司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不断加大。这些高端技术性人才的到来,确实为我们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发展活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惜才、爱才、留才,早已深深融进盐城的城市基因。我市牢固树立“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紧扣“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布局青年人才发展全链条。人才与产业相互成就的故事在盐城照进现实。过去三年,我市累计资助市级领军人才项目353个,其中56家获资助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全市入选总数的59%,带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此心安处是吾乡,盐城将继续以最真的情怀、最足的诚意、最燃的热情“礼遇人才”,让四海英才在享受政策红利中感受“家的温度”,让创业梦想与城市发展在黄海之滨实现“双向奔赴”。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