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她用七十载光阴默默守护着军人军属,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拥军无小事”的深刻内涵。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拥军模范范美英,感受那份跨越三代人的深厚拥军情。
满墙的照片,镌刻的是历史,记录的是这位老人风雨70年的拥军故事,从16岁起担任妇救会主任,组织当地妇女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支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她仍心系国防、拥军爱军,一直延续至今。
记者 汪思希:“那您每次去看他们的时候有怎样的心情呢?”
拥军模范范美英:“非常高兴,不去心里就不踏实,非去不可,会想去。”
记者 汪思希:“16岁的时候,您就开始做拥军这件事情了?”
拥军模范范美英:“不到16岁我就做了,十二三岁就做这些事情了,站岗放哨,到处宣传,现在我还是人老心红,人老心不老,还是想坚持,一定坚持到底,坚持到底!”
一针一线、一粥一饭,传递的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牵挂和敬意。从青丝到白发,范美英累计为部队官兵纳制鞋垫4万多双,缝洗衣被8000多件,自费40多万元购买树苗、家电、书籍等,赠送给部队官兵,参与慰问演出、专题报告等活动300多场次。先后获得“江苏省拥军模范”“盐城好人”等多项殊荣。今年2月19日,范美英还上榜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
响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褒扬科科长 汤华舟:“范美英同志是我县双拥工作的‘活招牌’,她用实际行动感染了无数市民。近年来,我县注册拥军志愿者明显增多,目前,我县已有165支拥军志愿队, 近3000名拥军志愿者,形成了‘人人学美英、处处见双拥’的良好氛围。”
几十年来,范美英全力支持家里的亲人参军拥军。她的家庭也被称为 “军人世家”。逢年过节,老人都要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力所能及地买些慰问品去看望驻地部队官兵。她的足迹踏遍鲁南、苏北等地,行程近万公里。
范美英孙子 孙从庆:“从小奶奶就给我讲部队的事,她为战士们做的那些事我都看在眼里。受她的影响,我毅然参军入伍。虽然现在我已经退役了,但那段经历和奶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军人的担当和对部队的那份牵挂。”
从“拥军大姐”、“军嫂”到人人爱戴的“兵妈妈”,再到鲐背之年的“兵奶奶”,范美英爱党爱兵的情怀一直在延续,从未间断。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一辈子、拥军一百年”的铮铮誓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诚实守信、拥军爱兵的庄严承诺。
记者 汪思希:“拥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责任,一种担当。范奶奶反复说:‘我只是做了些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让保家卫国的战士少了后顾之忧,让军人的荣光温暖了整座城市。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拥军情怀。这份‘凡人之光’,恰是我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最生动的注脚。在盐城这片红色热土上,正有千千万万个范美英用爱与坚守,续写着新时代军民团结的动人篇章。”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