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成果公布!

时间:2025-02-28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研究显示:

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

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

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

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关于月球起源与演化,前期科学家基于对月球正面样品研究,建立了月球岩浆洋模型。该模型提出,月球形成初期发生了全球性熔融,形成了大范围的岩浆洋。随着岩浆洋冷却结晶,密度较低的矿物上浮形成月壳,密度较高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残余熔体富集不相容元素,形成月壳和月幔间的克里普物质层。

本次研究中,联合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发现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质层,且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表明月球形成初期应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此外,研究还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演化路径不同,表明月球的不同区域在岩浆洋结晶后演化过程存在差异。月球表面盆地尺度的撞击事件,尤其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可能改造了月幔的物理化学性质。

该研究成果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先期研究系列重大成果之一,是国家航天局开展有组织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的首次实践。后续,国家航天局将继续组织好月球样品科学研究,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探月科学成果。

什么是月球岩浆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车晓超介绍,科学家建立的月球岩浆洋理论提出,月球在形成初期发生了熔融,形成了大范围的岩浆洋,我们可以把早期的月球想象成一个大的岩浆球。

样品研究为探秘月球演化史提供帮助

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带回了月球背面的样品,通过样品的研究,让科学家有了最新的证据,验证月球早期覆盖全月尺度的岩浆洋,为人类研究月球演化史提供了帮助

车晓超表示,有很多猜想都可以用它去证实,比如月球的月幔性质。嫦娥六号着陆区是在南极-艾特肯盆地,它的深度几乎达到了10公里,很有可能嫦娥六号样品里包含有月幔的直接证据。

此外,科学家发现南极-艾特肯盆地年龄很可能大于42亿年,这样我们就有机会通过嫦娥六号的样品去探索太阳系早期的动力学状态,聚焦月球早期的撞击事件以及月幔深部物质的研究。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吴天白 陶嘉树)

编辑:李琳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