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寒假即将进入尾声,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热度依旧不减。在黄海之滨,滩涂湿地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孩子们手持望远镜追寻丹顶鹤的踪迹,操控无人机绘制生物多样性地图,利用科技手段解码生态密码。让我们跟随镜头,探访这个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研学热土。
立春刚过,大丰野鹿荡的芦苇荡里已萌动春意。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湿地侦探”,在这片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服务区”开启生态探秘之旅。
学生家长 李丹:“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过麋鹿和丹顶鹤的照片,没想到今天真的看到它们了。这里有这么多生活在大自然里的珍稀动物,实在是太棒了。”
学生家长 张秀菊:“在亲身体验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之后,我觉得很震撼。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探索,不仅让孩子开阔了眼界,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次旅程中,我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长,很有意义。”
潮水退去,滩涂如斑驳的绸带相互交织。在“观鸟识踪”课上,大家通过望远镜和传感器观察各种鸟类,屏息凝神地记录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这种“自然为经,科技为纬”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大丰野鹿荡麋鹿自然营地工作人员 董雪涵:“孩子们参与实地研学的成就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在大自然的课堂上,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懂得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野鹿荡时空研学基地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科研资源,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