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回望2024年,从乡村振兴到婚俗改革,从井然有序的社会救助网到爱意满满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一个个满含为民情怀的项目相继落地生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共同绘制出“爱的同心圆”。
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制度安排,也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防线。2024年来,我市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救助对象逐步由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向所有低收入人口乃至更多遇困居民拓展。
盐都区盐龙街道北港村村民 王兵:“村里及街道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后,迅速帮我办理了临时救助,同时开展低保家庭的核查工作程序。2024年1月,根据救助政策将我家庭纳入低保保障,同时获得了医疗救助对象身份,让我看病报销明显增加,减轻了我家庭的负担。”
婚姻登记处是婚俗改革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市不断坚持示范引领、暖心服务,全域推动婚俗改革,通过倡导简约的婚俗礼仪等举措,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使婚俗新风深入人心。
东台市婚姻登记中心主任 常乐:“我们通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打造婚俗文化品牌等具体举措,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持续传承良好家风家教,逐步树立婚俗新风尚。”
随着全市“乡村著名行动”的深入推进,我市乡村地名公共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自2023年以来,全市共命名农村道路街巷、居民点、旅游景点等地名412条;新增设置乡村地名标志牌1423个;共有市级地名文化遗产44个,其中9个入选省级;开展地名文化宣传64场次,受众4200余人次;累计采集上传地名信息和兴趣点44500条。同时,通过地名品牌打造,带动了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亭湖区黄尖镇民政办负责人 颜少军:“我们历时6个月,全面完成乡村地名试点工作,实地调研采集图件473张,完成乡村地名信息录入库和规范标注上图,建成30条乡村道路标志牌59套和花川村、新洋港社区地名文化广场。”
除此之外,市民政局还在困境儿童保障制度、阵地建设、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保险兜底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丰富“爱心守护”品牌内涵。据统计,目前我市困境儿童保障标准位列全省前列,2024年累计发放补贴1.69亿元;建成市县两级未保中心10个,镇(街)未保站290个;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提供“爱心守护”服务,总计开展活动300场次。
亭湖区盐东镇副镇长 葛小浩:“做到‘心有人护、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成为连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