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将“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等多项工作相衔接,同谋划、同选取、共推进,不断创新举措,持续优化“家门口”服务,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微循环”,也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如何更好促进社区居民就业,把培训“微技能”送到“家门口”。近日,亭湖区毓龙街道妇联、洋西社区联合该区就业中心组织举行手工培训活动。活动现场,手工老师一边讲解编织技巧,一边演示操作步骤,宝妈们在一旁认真观看,不时记录下关键步骤。同时,老师也细心帮助她们解决编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宝妈们的手工编织进展得更加顺利,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亭湖区毓龙街道洋西社区居民 童童:“经过培训之后,我们会把这些手工活拿回家,也不耽误我们带孩子,把孩子带好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挣一份工资。”
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夯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2024年,我市提升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0个,兜底帮扶困难群众就业2955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还体现在我市积极整合城市边角空间资源,持续完善便民服务设施上。家门口的小公园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今年,大丰区充分利用闲置边角地块,对一些设施老化、绿化长势杂乱的绿色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增加草坪、运动场地与健身器材,让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绿色空间更加贴近老百姓生活。
市民 魏娟:“这个小公园非常好,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又给老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非常贴心。”
滨海县则在城市重点商圈和交通枢纽设置了城市管理服务站,安排人员值守,及时处理、劝导不文明行为,通过高频次的巡查,保障周边环境秩序。
滨海县城管局执法大队三中队队员 张雷雷:“全面延伸执法服务触角,采用错时值班、机动巡查和定点定岗定人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中痛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内可达。当前,越来越多市民正享受着这样的便利。“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圈”出居民的美好生活,“圈”出社情民意,也让幸福感出“圈”更出彩。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