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也是我们调养身心
打下健康基础的好时机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蕴含着顺应天时
调和阴阳的养生智慧
2025
一起开启中医养生年
01
起居作息 顺应天时
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遵循中医 “早睡晚起” 的原则,以养藏体内阳气。
夜晚是阴气盛极之时,早睡可助阳气潜藏;早晨阳气渐生,稍晚起床能让身体顺应自然的阳气升发节奏,避免过早扰动阳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启新的一天。
午后阳气渐弱,适当午睡片刻,能够缓解上午的疲劳,养心安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 30分钟至1小时为宜,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02
饮食养生 对证驱寒
民间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元旦所处的“二九”正好是“三九”的“前哨站”,所以防寒保暖是这个时候进行食疗养生的关键。中医认为,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这个时候最怕冷。即使药膳驱寒也要对证,不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试试以下三种汤品。
气虚喝黄芪牛肉汤
中医认为,气虚的人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体力较差,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稍大就容易累。身体防御能力一般不怎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康复的时间也比别人慢。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阳虚喝干姜肉桂羊肉汤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阳气不足时,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会出现怕冷的现象。一般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如果阳虚怕冷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尝试食疗驱寒。
干姜其实是生姜晒干或烘干后的成品。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比生姜多了温中回阳,尤其是温暖脾阳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汤中就有它的一席之地。凡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都比较适合用。肉桂是寒冷季节最为常用的调味食品,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古代凡治疗阳虚之名方,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皆用肉桂为主药。肉桂甘辛大热,不仅能补阳气,又能散寒邪,故凡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用。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更有利于增强补阳驱寒的功效。
女性血虚喝鸡丝阿胶汤
女性经、带、胎、产都可能造成失血,而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都会导致血虚。女性血虚有寒者,一般都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状。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试试鸡丝阿胶汤。阿胶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
03
经络养生 调和气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元旦假期,不妨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经络养生,为身体 “加油打气”。
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5—20分钟,水位没过脚踝,可加入艾叶、生姜等中药泡脚包,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泡脚后,还可以按摩脚底的涌泉穴,这是人体的 “长寿穴” 之一,按摩此穴有助于滋阴补肾、平肝息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在元旦期间,可选择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发红为度。艾灸这些穴位能够培补元气、鼓舞阳气,让身体在新的一年充满活力。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事事如意
身体健康
前程似锦
生活无忧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