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2日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显示,江苏省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的海洋产业“小巨人”企业共计280家,占全省“小巨人”企业总数的13.7%,比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5%)高出83%。此外,涉海领域的上市企业达到29家。
南通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丁蔚文/摄
“江苏海洋经济特色就是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等制造业领先全国,光是靖江一个县级市,2023年靖江相关产值382.4亿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十分之一,一个县级市年造船量超过日本。此外,江苏海洋新兴产业指数2023年以15.1%跃居全国第一,也令人期待”,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主任钱林峰说。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3)》监测数据,2023年,江苏、广东、山东三省指数分别为15.1%、14.5%和13.7%,三省总贡献度达到43.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增长,三强领跑局面进一步巩固。
记者在长江上拍摄的靖江造船企业雄姿。丁蔚文/摄
记者了解到,在涉海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材料制造业数量最多,分别是77家、78家,占比27.5%、27.9%。紧随其后的是海洋船舶工业,有55家,占比19.6%。这三个产业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充分展现了江苏省海洋产业的创新活力和专业优势。
从连云港出发的“深蓝”号南极磷虾远洋捕捞船。丁蔚文/摄
在认定的六个批次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涉海设备制造业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占比较2019年分别提升了7.5%和11.8%。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和海洋信息服务等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趋势较为乐观,尤其是海洋信息服务业,数量由2019年的0家增长为2024年的14家,彰显数字化和信息化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
靖江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该企业造船完工量排名全国第一位。丁蔚文/摄
在全省涉海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苏州市以55家位居设区市之首,占全省总量的19.6%;紧随其后的无锡市和南京市,分别占全省的16.1%和13.2%。南京市在涉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发展方面表现突出,2019年尚无涉海“小巨人”企业,2024年已增至45家,位居全省第二。沿海三市中,南通市的涉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共有36家企业上榜,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