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擘画了路线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以及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返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天“振兴的力量”第四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新农人”。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人才流失等挑战,只有汇聚起乡村人才的磅礴力量,才能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乡村发展的政策及美丽前景也吸引了无数怀揣“农村广阔天地、务农大有可为”信念的年轻人才返乡,吴舒涵就是其中之一。毅然辞去银行白领工作,回到家乡东台市五烈镇挑起“金扁担”,吴舒涵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新农人”,她决心要带领乡亲们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然而,吴舒涵在创业兴业的道路上,走得并不轻松。
“新农人” 吴舒涵:“创业初期,因为对于农业的了解不是特别多,所以回乡的第一年,我一直在学习培训的路上,也非常幸运,这些培训都是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给我们的,请的专家老师也都比较权威的,结业之后,还会继续到我们的创业项目上,作一些具体的指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育是持久战,要坚持把人才引进与乡村振兴相统筹契合,真正把乡村人才培养成为了解农村、理解农民、热爱农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创业领头羊和乡村致富带头人。一年左右的沉淀,吴舒涵学到了农业种植的技术,了解了当下的农业市场,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她的农业“宏图”中。
“新农人” 吴舒涵:“惜禾农业起步阶段的时候,是以这种小农经营式的传统耕作为主,我们的粮食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产量徘徊不前,一时无法突破,公司也是一度亏本经营。我运用所学的金融管理知识,总结分析想办法,打破了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流转集体闲置和农民手中的田地,把小田聚成大田,每年播下的种子也是由合作社统一分发,从源头上保证产出的粮食质量。”
在粮食种植新模式获得成功后,吴舒涵又开始在科技助农上大胆探索,从耕田、插秧、收割、烘干到仓储等实现了全程全面机械化。不仅如此,吴舒涵深知,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旺,还要生态宜居。她带领团队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种植,保护生态环境。
“新农人” 吴舒涵:“我们现在烘干的热能源使用的是生物质颗粒,这个生物质颗粒全部使用的是我们的秸秆压制而成的。2023年,我们公司是创建了‘粮食无人化农场’,我们身后的是粮食的烘干设备,我们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同时使用的是智能化的一个装置,可以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实现粮食烘干的智能化和绿色化。”
乡村人才作为稀缺资源,用好人才,是有效发挥人才效应,实现人才价值的重要方式。2024年,吴舒涵当选为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党委副书记,上任以来,她把定期培训、集中座谈、专题辅导与常态化教育结合,做好人才“传帮带”工作,并支持乡村人才领办创办电商平台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辐射作用,让人才与乡村发展“双向奔赴”。
“新农人” 吴舒涵:“我们打造的智慧农业平台,电商直播平台让青年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能够大展身手。”
如今,五烈镇的田野上,一片生机盎然,绿色成为最美的底色。从粮食种植拓展到种绿色农产品,吴舒涵带领惜禾农业在广阔的田野上织梦,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踏实。在吴舒涵的带领下,五烈镇乡村振兴成果丰硕,农业产值逐年攀升,村民们的收入也显著提高。吴舒涵的合作社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了周边多个村庄的产业发展。
吴舒涵:“我们惜禾农业每年为村民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向周边粮食种植大户提供粮食社会化服务2万多亩,每年帮助代销粮食近万吨。乡亲们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吴舒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扎根乡村,曾经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也纷纷回到村里,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新农人” 吴舒涵:“我们先后邀请家乡其他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回到惜禾工作,目前惜禾农业在职员工有42 名,其中80 后、90 后有12 名,本科生达到了75%。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公司和我个人都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帮助。政府各部门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政策支持。2022年,我们的创业项目也是拿到了盐城市百名菁英‘强村行动’兴农创业岗的资助。”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和力量源泉,吴舒涵只是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源源不断的乡村人才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
盐城团市委权益部部长 王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统筹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乡村青年发展,实施青‘创’、青‘聚’、青‘绘’、青‘护’、青‘治’五大行动,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中建功立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实施盐城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引导青年扎根乡村振兴。启动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工作,推报多名青年获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市县联动举办青年农民培训示范班、‘新农菁英’训练营等活动,为青年职业农民提供专业辅导培训。组建17支盐城‘青禾’科技志愿队结对种养大户和涉农企业,招募82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志愿服务,帮助解决涉农科技问题50余个。积极开展‘新农菁英贷’推广工作,帮助青年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上半年促成‘新农菁英贷’353笔,累计3.05亿元。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吴舒涵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面旗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才扎根乡村的坚定信念,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在未来的乡村振兴道路上,需要更多像吴舒涵这样的青年才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共同绘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