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是“百河之城、万河之市”,水网密布、纵横交错。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治水兴水政治责任,推动河湖长制落到实处,全面加强“功能综合、空间融合、循环畅通、调控自如”的现代水网建设,全面织密幸福河湖网,全程打造高效节水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盐都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光打卡。家住蟒蛇河沿线的村民陈友东告诉记者,蟒蛇河经过整治后,河道面貌大为改观,水质环境日益好转。
盐都区龙冈镇张本村村民 陈友东:“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后,以前的脏乱差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现在的水环境变好了,岸边的景色变美了,每天我们都到这里来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
高标准、全方位的蟒蛇河整治加快了水体交换,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水环境。近年来,盐都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适合本地实情的长效管护模式,在保留上游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下游水质的基础上,恢复蟒蛇河蜿蜒性特征,扩大圩堤空间,增加生态滩岛、芦苇湿地、原生丛林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板块。同时围绕“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组建专门的管护队伍,做到环境整治一体化、日常化、常态化。
盐都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保洁巡查员 周杰:“在全长36公里的蟒蛇河内,我们安排了自动机械保洁船10艘,人工清漂船10艘,一线保洁人员59名,常态做好河道保洁工作。同时,我们还在沿线设置了智能化监控设备,24小时监控水面漂浮物动态,力争做到水面漂浮物日产日清。”
村庄河塘处于农村水系的末梢,是农村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走进亭湖区南洋镇正东村,处处干净整洁,河水碧波荡漾,村民惬意地垂钓休闲,整个村庄被绿色环绕。该村在确保终端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同时,结合乡村风貌,打造“花园式”污水处理终端,有效减少了噪音、臭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亭湖区南洋镇正东村村民 孙霞:“清水污水全分开来,我们早上散散步,跑跑步,觉得河水很清爽,周围环境也很好。”
污水不横流、环境大改观。这多亏了镇上建设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村里负责人告诉记者,污水经过管网收集后便来到调节池,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处理后进入沉淀池,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亭湖区南洋镇生态环境中心主任 杨会林:“目前,我们南洋镇已经建了28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这些泵站建起来之后,对我们南洋镇的河道水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护一湾清水,惠一方百姓。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的政治自觉,以更大力度推动河长制各项部署落地落实,不断擦亮“百河之城”名片。2023年以来,全市5条流域性河道、14条骨干河道和11个省管湖泊湖荡的市级河湖长带头巡河治河护河,示范带动全市7630名河长巡河问河52.7万次,累计解决河湖问题2819个;新建市政污水管网350公里;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02条、总长1514公里,创建数量全省领先;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8375公里,长度全省第一,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至44.5%。今年,我市将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协同推进盐城现代水网建设,持续强化河湖治理保护,着力提升河长制工作质效,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民治水”新格局。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