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向海图强 激活“蓝色引擎”

时间:2024-07-08

近年来,我市在全省先行先试(近)零碳产业园建设,向“新”而行、“碳”路蓝海,围绕“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五化”联动推进(近)零碳产业园试点示范,在“双碳”目标引领者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 蔡旭:“我现在是在射阳港(近)零碳产业园,重大项目、载体平台的接连入驻,让这里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产业集聚地。射阳港(近)零碳产业园将‘零碳’理念深入发展肌理,全力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不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无限可能。”

企业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产业群零碳排放、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位于射阳港(近)零碳产业园的射阳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是风电装备产业的领军者。走进中车叶片150米级海上风电叶片智造车间,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有序忙碌。该项目新上6套风机叶片生产线,可年产海上大兆瓦级叶片300套。

射阳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计划物流部经理 杨锦涛:“我们射阳工厂目前在手订单有6个项目,总计11副模具,叶型长度从76.5米到131米长,发电功率从3.5MW到20MW,目前我们是全年满产。”

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环节。中车搭建能源监测体系,稳步推进油改电,升级改造机械设备,全面优化公司能源供给结构。据了解,中车一期、二期工厂建设屋顶光伏约14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4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基本实现绿色能源自发自用。园区加快推动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利用体系,鼓励推动企业优化生产模式,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展清洁生产,实现最大限度节能降耗。

射阳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计划物流部经理 杨锦涛:“射阳中车已获得省‘绿色工厂’称号,公司正加大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设备投入力度,将三期项目打造成为中车内部的‘灯塔车间’的示范。”

记者 蔡旭:“从工业生产到生活的点滴,射阳港(近)零碳产业园处处融入了低碳元素。可以看到在我身旁的这栋大楼的主体是黄色部分,其实就是光伏幕墙。除此之外,风光储一体化路灯、光储充一体化车棚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可以说零碳社区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都可以实现绿电直供。”

零碳社区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是产业园生活配套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车棚每天产生绿电2700度,可以容纳70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服务中心外立面采用光伏幕墙,可以实现年发绿电11万度。通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零碳社区每年发出的绿电就有250万度。

射阳县沿海投资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工作人员 李烨:“我们射阳港零碳社区是我区最为重要的生活配套服务项目,我们所有的建筑都是秉持着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设计施工的。该项目建有职工公寓、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还配备零碳服务中心、零碳公园等。可入住专家人才、产业工人3500人以上。”

在射阳港畔,正在进行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绿色变革。锚定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的目标定位,全力建设中车新能源、大连重工等4个百亿级“智造产业园”,以风电装备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全面起势、加速崛起。园区内27家新能源企业中,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7家国内500强企业、9家上市公司,风电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获批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以零碳产业为“内核”、数字技术为“底座”、产城融合为“架构”的建设路径,致力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专班负责人 吴祈诺:“积极发挥绿电资源富集、能源结构合理、产业发展低碳等绿色优势,通过摸排园区碳排放、碳储量,高效、有序、科学规模化开发海陆风光资源,加快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建设,实现源头减碳。”

追新逐“绿”,“碳”路先锋。得天独厚的资源家底,坚强有力的产业基础给了盐城经略海洋、竞逐蓝海的信心与底气。盐城正持续迸发新质生产力积蓄的强劲动能,奋力竞逐绿色能源“新赛道”,勇当绿色低碳发展“开路先锋”。

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

分享到微信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