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擦亮世遗名片 交出耀眼答卷

时间:2024-07-05

大海沙洲雄奇壮阔,湖泽河港纵横交错。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申遗五年来,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强大的定力和长远的眼光,全力推动湿地保护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探索中交出了耀眼答卷。

大纵湖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作为“后申遗时代”的重要节点项目,近年来,大纵湖开启生态岛建设新工程,围绕“退、修、转”,重抓生态源头治理,自2023年上半年开始,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先后投资约5000万元,对大纵湖外湖湖区内退圩还湖残留的8平方公里塘埂进行清理,目前已经增植水上森林600多亩,建立植被资源保护区和植被净化缓冲区,充分改善大纵湖周边水生环境,恢复湖荡水网生态系统。

盐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湖泊管理所副书记 王正东:“我们今年4月份完成了生态岛的绿化栽植工作,主要栽植的品种有池杉和落羽杉,14个区域大概8000多棵,还有部分水生植物1万多株。后续我们还将严格按照养护措施,落实专人管护,确保植被成活率。”

自生态岛建设新工程开始以来,盐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先后两批次共退出围网围垦养殖394户,退出养殖水面18000多亩,同时还深入实施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湖区清淤四大生态保护工程,大力推广“以渔养水、以渔净水”养殖理念,通过适度放流来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盐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科科长 姜飞:“我们度假区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实施退渔还湖、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生态环境整治等生态保护工程。同时,积极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跟踪监测,生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项目,守护独特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保护与恢复湿地资源、维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大丰区以麋鹿生态保护区资源为依托,在坚持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216头,鸟类种类285种,兽类24种,成为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盐城市麋鹿研究所副所长 袁红平:“我们要特别关注水源的质量,尤其夏季高温进入枯水期以后,水源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加强巡护、加强监测,水质要达标(才能)保证麋鹿的健康状况。同时在巡护的过程当中,由于它的打斗行为,很有可能会有一些麋鹿受伤,所以我们也要对此加以关注。”

好生态带来好风景,观鸟、赏鹿、看日出这些文旅热点也应运而生。“日出海湾”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中心区域,地处大丰区野鹿荡,因视野广阔、万幕星海皆入眼帘而成为新近出圈的旅游景点。

游客 杨陶:“我从网上了解到,今年是盐城申遗成功的第五年,所以我就带朋友过来玩一玩、看一看,这里环境优美,物种多样,来到这里感觉整个人身心都得到了放松,所以也推荐大家过来看一看、玩一玩。”

拓展“两山”转化通道,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盐城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全市湿地保护率为49.4%,自然湿地保护率为63.9%,累计治理互花米草18.59万亩,规模全国最大。生物多样性“家谱”持续丰富,盐城市共记录生物物种469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保护物种共计142种,包括35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以及107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202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0%,实现旅游总收入5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以成功申遗五周年为新起点,盐城继续倾情倾力倾智做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修复、价值转化,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盐城贡献、提供盐城方案。

编辑:朱 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