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产业兴旺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4-07-02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有哪些发展问题需要解决?“艰巨繁重的任务”如何才能破局?今天起,我们栏目将推出“振兴的力量”专栏节目,通过乡村振兴带头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等采访对象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的方式,让理论宣传“新”起来、“热”起来、“深”起来、“动”起来。今天,“振兴的力量”第一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盐城乡村,去感受产业振兴的力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盐城,就有这样一座村子,抓住了产业振兴的机遇,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走在新民村,沿路能看到的,除了已经走向规模化的草莓园,更多的是新民村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董兆付的人,他是新民村的骄傲,他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因为善于发展“副业”,董兆付被选聘到新民村工作,为了改变村子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的状况,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创业之路。他的初衷很简单,让土地生金,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村振兴”带头人 董兆付:“我到村里工作以后,一直把农民致富当做我做村组干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我看到连云港的黄川镇有几千亩草莓,所以我觉得这个草莓它能够发家致富,能够改变我们村的村容村貌,能够促进我们乡村的振兴。”

然而带村民致富,让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生火煮饭,创业初期,土地流转难、技术匮乏、市场不明,每一道对于董兆付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关卡。

“乡村振兴”带头人 董兆付:“要想发展产业,土地流转是前提。当初流转土地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主要有四难,一是老百姓种了这么多年的田心里有种舍不得的情怀;二是土地流转以后,他怕自己没事做,没饭吃;第三个,有些农户跟村里有矛盾不肯流转;第四怕土地流转后到年底拿不到土地租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在董兆付一筹莫展之际,街道主动给予了政策上的指导和引领。

盐都区潘黄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顾云庆:“我们街道主要从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一是对新发展的种植户前三年土地租金给予补助,二是对新流转的地块统一平整并配建道路和环境打造,三是帮助从金融部门办理贷款。”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新民村还探索制定了“四权四民”的工作思路。

“乡村振兴”带头人 董兆付:“关于土地流转,我们出台了‘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优先用工权,保障收益权’平衡各方关系的实施方案;对于鼓励创业,我们出台了‘民建、民有、民营、民富’,让老百姓能够安心创业。关于土地流转金,我们向村民郑重承诺:如果到年底拿不到,由我们提供担保,这样让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董兆付抓住了政策扶持的机遇,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全村农业用地的全域流转,为草莓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然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能只看到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还得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为了使每位村民都能把握这一机遇,主管部门还聘请了农技专家,为村民们提供点对点的草莓种植技术指导。

盐都区潘黄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顾云庆:“我们每年都邀请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草莓协会、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盐都,讲授高架种植、脱毒育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疏花疏果等技术课程,并到田间地头推广良种传授良法。”

解决了技术难关,新民村的草莓种植业开始走向规模化。但是,要想实现产业振兴必须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于是,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新民村成立了草莓专业合作联社、注册了“鲜之都”区域公用品牌、“嘟嘟”等商标,并授权农户共享,扩大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乡村振兴”带头人 董兆付:“2018年10月,我们注册了‘盐都草莓’国家地理标志正品商标。只要老百姓愿意跟着我们干的,发展规模种植所涉及的土地、资金、技术、品牌、销售都可以由我们村党组织帮助解决!”

盐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任 冯凡:“出台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申报产品认证,并给予奖励。”

截至目前,全村有200多户农户发展“一户一棚”,1200人实现充分就业,全村草莓种植规模超3000亩,户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当地也一跃成为全省草莓产业链最全、种苗繁育品种最多、园区环境最优的草莓生产基地。董兆付的乡村振兴梦也终得实现。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政策改革处负责人 王书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多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其作为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重要举措来抓:一是支持村集体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整合利用集体‘四边地’,也就是田边地、路边地、水边地、房边地,盘好用活资产资源;二是支持村集体领办强村富民实体项目,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飞地抱团经济、融合经济;三是加大帮促扶持。实施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开展‘干部联村、一村一策’促进乡村振兴行动。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益用于公共服务及运转、扶贫济困、福利分红等支出达11.9亿元;从2024年起全市所有村不再向农民筹集一事一议资金兴办公益事业,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群众获得感。”

定位准确,因地制宜,全民创业,利益共享,文旅联动,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在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红利之下,新民村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华丽转身。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的收入和就业,它还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经济支撑,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流向农村,进而推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