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耕种忙。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聚集农业、科技赛道,鼓励涉农企业发挥科技利器作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广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以农业科技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热浪翻滚,铁牛欢腾。连日来,东台沿海一带小麦抢割抢收进入高潮。在东台弶港农场,多台(套)大型农业机械轮番上阵,在一片金色“麦海”中逐“浪”前行,大显身手。今年当地推广应用“镇麦29”等小麦新品种取得成功,在省级专家实收测产中获得好评。
东台农技人员 靳友强:“在今年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也打出了很好的产量水平,单块50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655.4公斤,百亩测产折算成标准含水率平均亩产608.5公斤。”
据介绍,东台条子泥垦区为典型的新围滨海滩涂盐碱地,土壤表层平均含盐量高达10‰以上、有机质含量仅有2‰左右。加之地下水位高、保水保肥性差,对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种植团队因地制宜,选用“扬麦25”“金丰麦2号”等适宜品种,良种良法融合推进,3000亩小麦生产取得新突破。
江苏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青年种植团队技术负责人 周梦杰:“我们坚持‘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相比常规小麦大概提前半个月播种,同时抓住小麦生长关键节点,及时推进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精准防治,确保稳产、增收。经过实收的情况来看,最好的田块亩产超过1000斤,这对于我们滨海盐碱地来说是一大突破。”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以农业科技提升粮食产量。智能田管助力小麦丰产丰收。这两天,江苏大丰华丰种业的1.2万亩小麦也进入了成熟期,公司正组织机台抢收小麦,金色的麦田里,各类收割机来回穿梭,小麦经过收割机脱粒后,源源不断送往仓库。
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蔡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收割总量的80%以上。根据入库数量的统计,今年小麦平均亩产575公斤左右,比2023年亩产增产5%左右。而且今年小麦入库的品质非常好,不完善率非常低。”
丰产又丰收,新科技的加入也是关键一环。通过安装在大田里的监测系统,种植户们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大数据平台上,田间种植环境、土壤肥力及虫情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遇到缺水或缺肥,水肥一体化系统还能自动补给,给农作物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
江苏大丰华丰种业种植基地负责人 高青:“根据监测反馈情况,我们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减少一些人为判断失误而导致的不当操作,实现了田间管理的智能化。”
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蔡锋:“它能实时传送田间数据,给我们田间治虫、施肥、打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大丰区城南粮库有限公司在高温下也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举措,粮食入仓前的卸车、除尘、清理和输送,全部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操作,确保农民少排队,快收粮。
盐城市大丰区城南粮库有限公司库点负责人 宗亚洲:“以前四五个人卸一车粮,差不多得要两个小时,现在两个工人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把一车粮卸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粮食收储,不仅关乎农民利益,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大丰区持续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用科技赋能仓储升级,加快建设高标准粮仓,促进提质降耗、节粮减损。
盐城市大丰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广超:“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技术、前沿方向,提升绿色储粮创新能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以实际行动守住管好‘大丰粮仓’。”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