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稿件

“一棵桑”蹚出“振兴路”——江苏射阳县“桑乐田园”赋能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4-05-20

没有哪一种产业,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

没有哪一种农副产品,有这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没有哪一种“种养”,有这么宽泛的“三产融合”空间;

……

它就是蚕桑产业,伴随中华文明五千年;丝绸之路,见证了东方文明走向世界。时至今日,我国的蚕桑发展依然呈现勃勃生机。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王村村就是其中的典范,全村耕地面积7500亩,其中桑园种植面积5800亩,有90%的农户从事栽桑养蚕,享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

初夏时节,走进地处该村的桑乐田园,穿过题有“果桑园”三个鎏金大字的门楼,满目皆是盎然绿意,人行道两旁粗壮的桑枝上挂满桑葚果,透着光亮,弥漫着甜香,采摘人群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急不可待地捞起袖子,采摘果实,品尝美味。在蓝天、白云的遥相辉映下,人景两相宜,共同构成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田园画卷。

立“桑”为业——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桑树又称“神仙树”,全身是宝。俗话讲:“一人两亩桑,致富奔小康。”王村村党总支书记金文奎说,“桑树就是我们王村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致富树’‘摇钱树’。”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指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在全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使命中,王村村蚕桑产业转型要“挣脱一根丝”,射阳县农水投资集团践行“上善若水,发展惠民”的企业理念,有着更深刻的时代“新使命”,就是如何把这棵“神仙树”发展到极致。

坐拥“特色”,方感底气十足。“ 以桑兴业、融合发展、示范引领,打造集桑葚采摘、休闲研学、观光旅游为一体新时代田园综合体‘桑乐田园’。”该集团董事长唐友标说。谋定而动、集成创新,几年来,在“一张白纸”上开启了“桑乐田园”以桑带旅、以旅兴桑的“桑旅融合”精彩演绎。

村企融合、农旅结合。聘请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高起点编制“桑乐田园”项目规划,总面积12500亩、核心区面积2000亩。“资本下乡,要把投资投到点上,建好桑乐田园,就能实现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绿富美’。”该集团总经理张棣说。一期项目投入1.6亿元,已建成运营果桑园、亲子乐园、蚕桑文化园等7个项目,一个集“蚕桑+美食”“蚕桑+体验”“蚕桑+科普”农文旅融合的“桑海”景点应运而生。

“置身桑乐田园,家就在碧绿之中,王村新型农村社区现有401套住房,选房率为99%。”特庸镇党委书记许宇悦说。

共建好风景,共享好光景。桑乐田园既带动更多村民挑上绿色发展“金扁担”,也回应了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王村村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名至实归。

经“桑”有道——增强乡村振兴“特色”

文旅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蚕桑产业天然工农相济、联农带农。“桑乐田园链接‘三方’,只要加速释放渗透、催化、集成功能,深化与三次产业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就能把好环境变为好‘钱景’。”该集团副董事长王海林说。

企业的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一旦与农村的土地、产品、劳动力“联姻”,就会迸发无穷的推动力,释放巨大的生产力。

产业驱动,乡村振兴有“里子”——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在位于王村村四组的新城蚕丝家纺有限公司内,两名工人正手法娴熟地加工一条蚕丝被,拽丝、铺丝、收边……不一会,一条重达6斤的蚕丝被就制作而成,售价达到2000多元。该公司负责人说:“养蚕卖茧利润有限,进一步深加工可以将经济效应放大。”

龙头强,产业壮。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培植华宏丝绸、丝利得茧丝绸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年用茧占全县蚕茧生产量的70%,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格局。

示范带动,兴业富民有“样子”——

“一个人可种10亩粮,但却管不好2亩桑和蚕。”养蚕是个实实在在的“累活”,为全面推广使用“省力化技术、自动上蔟”等新技术,该集团整合资金900多万元,建设省级蚕桑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提升改造蚕房8000平方米,建成2栋智能化蚕房,让蚕农学有示范、干有方向。“只要打开这个机器开关,便可以前进后退,给蚕喂食桑叶很方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前后跑了。”在智能蚕房内,蚕农陈洁一边介绍一边操作机器。县蚕桑生产服务公司经理张卉说:“按示范带动规模养蚕户平均10亩桑园计算,每户每年可节省用工40个左右,增收近万元。”

以“桑”为业、因“桑”而富,在王村村,石正江并不是个例,他牵头成立的亥森蚕桑种苗专业合作社吸纳256户蚕农,培育的无病桑苗畅销云南、广西等16个省,还出口朝鲜、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户均实现增收近8000元。

“我镇蚕桑产业走上了‘桑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一产主导向三产联动转变。将来不管外部市场怎么波动,都可以从容应对。”特庸镇党委副书记孙冬说。

以“桑”为媒——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这里的桑葚甜度适中,汁水丰富,这是我与朋友第三次来这儿采摘了。”从盐城市区过来采摘的市民尤女士满唇染紫,同行人员忍俊不禁。

如今,“因为一棵桑,奔赴一座城”正成为众多来射阳游客的首选方式。“工作中,我们重在以人为本,既吸引了‘流量’,更锁住了‘留量’。”县桑乐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江殿东说。

该公司主动探寻农文旅“出圈”的流量密码,高水平打造好看、好吃、好玩的桑乐田园IP——

在蚕桑文化园,主体建筑采用了新中式风格,简约而不失大气。围绕“桑、蚕、丝”主题,展厅内一系列图文、视频资料和实物,帮助游客们了解蚕桑丝绸文化。从起源到发展,从传承到创新,由浅入深,奇妙的桑蚕世界大门由此打开,激起游客求新、求知的愿望。

在果桑园,到来的游客,既可享受初夏的休闲时光、桑果与绿叶之间的“甜蜜 ”,也可感受乡情野趣,品味人生快意。

在飨食园,游客能品尝桑叶茶、桑果汁、桑葚酒,并结合时令推出“蚕桑”宴,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

在桑乐田园里,还藏着乡野民宿—茧爱民宿。员工张程辉说:“当初,规划建设时,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过度开发,保持了民居的‘原汁原味’,让乡村旅游还原生态底色。特别是在民宿改建上,用乡土材料保留乡土气息,在精微改造中展现庭院美。”桑园成景区、旧宅变民宿,9栋26间民宿,天天爆满、一房难求,成为国家丙级旅游民宿。

“行走的课堂”催热研学游。“今年来,来桑乐田园开展研学活动的学校已有10批次,达到4000多人,预计全年10000人没问题。”员工郭飞说。透视这一现象,凸显的是全面育人的核心内涵,从培养中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入手,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智能蚕房、露营基地、萌宠乐园等研学游新产品,让同学们研有所思、 学有所获 、行有所成。

以桑载道、以桑兴业。桑乐田园“守绿换金”,解开了美丽阡陌间的“共富密码”,带来了产业兴旺、村强民富,在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的同时,必将为“追光而遇·最美射阳”文旅品牌增添一抹浓郁亮色。(作者:杨向东 费晟)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单丹

编辑:单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