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风机宛如“白色森林”
成排矗立,迎风转动
一排排光伏面板装点成的“蓝色海洋”
星罗棋布,熠熠生辉
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次第绽放
开工建设,投产达产
……
黄海之滨,绿能澎湃
风光无限,“新”意满满

迎风沐光,绿能澎湃。今年1至3月份,我市“风光”新能源产业发展动力强劲,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32.8亿元。
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加速孕育、集聚迸发
新能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
盐城坚持把新能源产业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
抢抓发展机遇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不断强链补链延链
产业规模和开发规模实现
“两个翻番”和“两个破千”历史性跨越
努力在世界新能源产业版图中
嵌入更多“盐城坐标”


建设低(零)碳产业园,是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盐城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成立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和国际认证联盟,3个低(零)碳园区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蓝图铺展,先行先试,勇当“碳路先锋”。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重大项目、载体平台接连入驻,让这里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产业集聚地。作为市首批首家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迅速在清洁能源供应、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产业集群、绿电溯源认证等方面开启深层次、系统性变革。

零碳社区、零碳长廊、零碳公园、零碳公交、零碳市政……如今,低碳生活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内展露出现实模样。这些场景落地应用背后,是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有效支撑。
江苏悦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无尘车间内,自动导引运输车穿梭不歇,一件件光伏组件产品陆续完成生产下线。公司副总经理王广社表示,自落户以来,公司已实现产值超100亿元。当前,公司正紧锣密鼓地规划布局悦阳三期项目,为打造百亿企业而努力奋斗。
江苏悦阳光伏在建湖的发展壮大,吸引带动了宏元达、鹿山、晖朗等一批链条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推动该县光伏产业产生集群效应,较好地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造和融合。几公里外的盐城高测新能源科技公司作为上游厂商,生产的大硅片主要供应给悦阳光伏。据总经理助理孟宪春介绍,二期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实现年产20GW单晶硅片,开票销售80亿元。
企业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产业群零碳排放、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全力推动能源消耗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制造流程数字化,锻造产业竞争绿色新优势。
早在9年前,金风科技就建成江苏省第一个风光储微电网,也是第一个可以盈利的智能微电网,充分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为用户提供绿色电能。项目运行至今,年均发电量约400万度,微网在实现自身盈利的前提下,累计减少近4000吨碳排放。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而绿色能源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能源名城”想要抢占绿色能源新风口、在绿色低碳赛道上保持领跑优势,必须拥抱“双碳”、不负“风光”。
今年初,随着一艘装载约15.3万方液化天然气的日本籍“能量信心”轮完成接卸作业驶离码头,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2024年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绿能港”是一座国内规模靠前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一年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可供江苏全省居民用气28个月,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长三角区域内能源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与“绿能港”为邻,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不仅是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保供项目,建成投产后还将与“绿能港”实现能源互换。据国信燃煤发电项目工程管理部主任朱泽民介绍,国信电厂产生的热水将提供给“绿能港”使用,“绿能港”使用后冷却的水再循环给国信电厂,不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减少排放。
不同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
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是科技创新
产业链科创链“双链”融合,必将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常州盐城工业园区目前在常州设立的“数字常盐科创飞地”,聚焦新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与常州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成为盐城吸纳人才、资本、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益佳通12GW动力电池一期项目从开工到第一块电池下线,仅用9个月时间。”江苏益佳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玉胜表示。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二期项目以及PACK产线正在加快建设中,还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益佳通新能源研究院,引进高端人才,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来源:盐城发布
编辑:单丹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