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的版图中,盐城的地理位置颇为独特。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坐拥582公里海岸线,但要北上徐州、南下沪苏、西出南京、东进大海,每个方向的出路并不顺畅。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林祥国(1995年——2001年):“泰国一个很有名的人士听说我来盐城当市委书记了,他就说我一定要到盐城看看,之后他从泰国的首都曼谷坐飞机到上海,三个多小时不到四个小时。 但是从上海下了飞机 吃了点中餐 ,上盐城来。结果到晚上9点30才到。他说,你看,我来投资的话,从曼谷飞上海,上海再到这十几个小时,那我运物资、来人都不方便。当时刺激很大 我就觉得一块盐城的交通状况不改善那一定以后制约了盐城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盐城公路里程短、等级低,地无寸铁,航空、航海更是一片空白。在这片空白上究竟该绘就怎样的蓝图?1995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在制定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给出了答案。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也就盐城发展的远景规划的时候,确立了我们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那么,基础设施当中,我们就提出了交通先行。”
"要致富,先修路"。盐城市委、市政府在“九五规划"中确定了“基础设施先行"战略和"主攻公路、快上铁路、扩建机场、突破海港、提高内航"的方针。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林祥国(1995年——2001年):“首先要把公路解决好,当时提的非常明确,就必须要做到这一条。”
田野阡陌,银龙穿梭,一曲大道飞歌就此唱响。盐城先后组织和实施204国道盐城段改造、宁盐一级公路等重大工程。至2000年,全市基本形成盐城"三纵八横"公路主骨架的格局,公路里程达到3269千米。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书记、省长都来剪彩的,盐城有了第一条一级路,何为一级路就是双向四车道的。”
发展大交通,就要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让盐城公路"巨龙"迅速腾飞起来,成为市委、市政府与全市800多万人民的共识和期盼。世纪交替的前后十年,第一轮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就此涌动。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我们多次向交通厅汇报,省交通厅也很重视,后面从规划上叫宁靖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是98年盐城段先建的,开工的。”
历史,总是在时间、空间的两个维度上奋笔书写。1998年对于盐城人来说是个喜事连连的火红年。这一年,不仅盐城市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盐城段开工了,大伙期盼已久的新长铁路也开工建设了。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林祥国(1995年——2001年):“盐城830万人民盼着自己的铁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为了这一响,几代盐城人为之奋斗不息。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在孙中山时代,就想在苏北大平原上建一条铁路,但是长期就没有实施。那时候由于多种条件省里压力也很大,都没有把它立成规划。我们盐城的代表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盐城市政府打一个向省政府的报告,强烈要求加强新长铁路的建设,市长签字,然后我们再带着这份报告,因为新长铁路经过徐州淮阴盐城南通,再到其他三家去,请他们的市长一个个的签字,就形成了第二年的省人代会四个市的,苏北四个市的人大代表提案,要求加快新长铁路的建设,那么,新长铁路就这样提上了议事日程。”
几经争取、几经周折后,贯通盐城南北的新长铁路列项了,打着“站票”抢乘了这趟列车的盐城,却又遇上了另一个难题。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林祥国(1995年—2001年):“困难是肯定有的,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我觉得到省里边要一点 ,第二个呢 ,银行贷款一点 ,第三个就是干部群众集资。我们大家勒紧裤腰带,来办这个交通。”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全市发动,全市上下集资,铁路集资,资本金是1亿1200万,我们一个月就把集资完成了。”
1998年新长铁路开工建设,2005年新长铁路全线贯通,纳入全国铁路网运营,盐城地无寸铁的历史,彻底终结了。而在此期间,一个盐城公路交通新纪元也诞生了。
2001年11月30日,全长48.98千米,总投资近20亿元的宁靖盐高速公路盐城段正式建成通车,实现盐城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季友红 江苏省盐阜公路运输集团司机:“以前去南方全是石子路颠簸,没有公路,要开六七个小时,现在去哪都是高速很方便,大家出行的选择也多。”
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欢庆的余音还在绕梁,新一曲"高速组歌"已经娓娓道来!2005年和2006年,盐通、盐淮、盐连高速相继通车,盐城进入全国沿海高速公路大通道。此后,盐靖、沈海、阜建和盐洛高速公路,在1.7万平方千米的盐阜大地上,形成“三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和“沿海主港区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785公里,建成9条东西向一级通海公路,市县、县县和重点乡镇一级公路通达率100%;建成“一环五射”90公里城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网,实现市区任何点位至高速互通、高铁枢纽和南洋机场,15分钟快捷到达。时间的年轮悄然印刻,盐城交通也从陪跑者成长为领跑者。城乡居民出行品质持续提升,运营全国首条超级虚拟轨道交通SRT公交示范线,建成331公里“六主四环八支”BRT快速公交网络;省内率先开通畅达“市-县-镇-村”全域公交,打通城乡居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
盐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路网调度科副科长 李根:“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927公里,农村公路桥梁总数14523座。”
时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 局长、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管亚光(2008——2015年):“这40年的时间,我们从7000公里,一下子进到23000多公里,应当说,截止到去年(2022年),应该说有25000多公里,省干线就是一级公路的总里程,盐城全省第一,农村公路的总里程全省第一。”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联结世界的枢纽梦!但是在二十年前,要实现这个梦想,对于当时的盐城而言,无疑是困难重重。
时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 局长、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管亚光(2008——2015年):“新长铁路那个时候就是120公里,而且是单轨,也不是双轨,运输量有限,而且南不过长江,到了南通以后就要坐轮渡了,它的终点站是在浙江的湖州,所以这个制约性还是比较大的。”
没有高铁的交通,已成为制约盐城对外开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高铁,不仅仅是盐城人民的夙愿,更是盐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挂在心上的民生工程。
时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 局长、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管亚光(2008——2015年):“我们不能老是在新长铁路上兜圈子,那一届的市委领导,从赵鹏书记朱克江书记,王荣平书记,开始这三任书记集中主要精力,跑高铁。”
2015年,徐宿淮盐高铁项目通过评估,盐城迈入高铁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2018年1月16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盐通高铁正式开工建设,其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动容。
时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 局长、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管亚光(2008——2015年):“当时建这个徐宿淮盐铁路的时候,设计的速度业务上的术语叫目标值,是搞250公里,但是这个250公里的时速只到淮安,不到盐城,那也就是说我们这个项目如果申请不下来,高速时代就和盐城擦肩而过。”
盐通铁路从十多年前就开始规划,期间经历过数次调整,每次虽有所提升但幅度不大。从2016年开始,一直怀揣高铁梦的省、市委主要领导积极争取,将设计速度目标值从200公里/小时升级为350公里/小时,这是盐城顺应时代发展锲而不舍努力。
中铁四局盐城分公司党总支书记 王洼:“如果要加一个350高铁的话,从省里面包括当时的国铁集团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国铁集团的主要领导在上海开会,时任市委书记王荣平就到上海去找国铁集团的领导。当时去了以后,国铁集团的领导开会也没有时间接见,王荣平书记通过私下打听,领导回北京的航班的具体信息,王荣平书记亲自到北京,在那个出站口,去遇了国铁集团的主要领导,就通过出站的那个短暂的机会,向国铁集团的领导汇报了。”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今,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一张网”逐步改写盐城的经济地理版图,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内联外畅,盐青、盐徐、盐通铁路建成通车,高铁从“区域零里程”发展为“县县全覆盖”,铁路总里程达424公里,“1+8”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同步运营,盐城全面迈入“高铁时代”。盐城站日开行列车达75对,其中高铁列车67对,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等大中城市快速通达。
时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 局长、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管亚光(2008——2015年):“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也可以说,盐城的整个交通,拉开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
立体交通,离不开现代化空港。当时钟的指针重拨回二十多年前,一部盐城航空事业发展画卷悄然跃入眼帘。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原来,我们的机场是一个军用机场,我们盐城的飞机,只能开北京停在北京的南苑机场,进不了首都机场,因为我们不是民航系统。”
1984年,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杨明把"要求恢复和开通盐城民用航线"提案带到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引起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陶培荣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2000年-2002年):“我们用的飞机都是联合航空公司的,跑道不够长,我们就下决心拓宽跑道,增加跑道。”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21趟北上南下,去争取机场,才加入了民航系统,加入民航系统,你要有客流啊,我们到广西去考察到海南航空,选了737开北京,还选了一个32客的小飞机,先将它开起来。”
1997年,盐城市自筹资金1.2亿元,新建4C级标准、按年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规模设计的盐城民航站工程项目。2000年3月,盐城民航站正式通航。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林祥国(1995年—2001年):“通航了,当时我去剪彩,心里真是有说不出来的味道。”
民航发展是一座城市经济腾飞的翅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使小机场担负大使命,市委、市政府明确指示盐城民航要创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航空口岸必须对外开放。2009年4月,盐城南洋国际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省内第二家一类开放口岸。
袁世珠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7年——2003年):“实践证明,盐城的发展空间很大,盐城的预测对未来的看好,还是有眼光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城空港的作用日益明显。南洋机场通航点达38个,基本覆盖国内千万级枢纽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300万人次,建成建湖、射阳两座A类通用机场。盐城港的大丰、滨海、响水、射阳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21亿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10.7万标箱。
时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盐城市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 姜海昆(1993年~2000年):“建市以来,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盐城交通一是公路形成了网络化;铁路迈入了高铁化;港口民航迈向国际化;城乡公交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交通客货物运输快捷化;交通管理呈现数字化;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化。”
40年沧桑巨变,当初的无奈、尴尬早已封存于记忆深处。如今的盐城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昔日偏僻小城,已经发展成为东部沿海的交通枢纽城市,与世界互通互联。坦途大道,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新征程上,盐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风劲帆满,争做“开路先锋”正当其时。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