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的成长,作为“国家品牌展会”之一的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韩已成为中韩合作新愿景的平台之一。
韩国驻华大使 郑在浩:“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是韩中两国非常值得珍惜的合作平台,江苏省是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最多的地区,盐城市是最能体现韩中尖端产业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韩尖端产业合作,成功典范,这些关键词都与刚刚年满30岁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相连。从6平方公里起步,到如今200平方公里,经开区这片曾经的郊野农田,如何蝶变为今天中外企业共享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呢?
时光倒回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该往何处去?
王德超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1990年-1995年):“1992年初,我带着各个县的副县长考察市场。在重庆到武汉的游轮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当时我特地避开人群,就坐在那个喇叭下面静静地听,听了以后非常激动。”
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在关键时期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往何处去,又一次引发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新浪潮,由此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即将迎来成为地级市第十年头的盐城,也在思考,如何破解面临着的工业企业发展瓶颈?
王德超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1990年-1995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在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和加快建设的热潮,盐城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要筹建盐城开发区。由我负责。”
改革、开放、发展不仅是那个时间点举国上下的关键词,也成为了盐城经济开发区应时而生的“催产素”。1992年3月初,盐城市委二届八次会议决定成立盐城经济开发区,将伍佑和潘黄两镇的新河、二墩、戴庄、娱乐四个村落,6平方公里土地作为起步区。
王德超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1990年-1995年):“小平同志的讲话犹如一股春风吹到每一个人的心坎里,所以提到盐城开发区,各方面都很支持。市里各个部委办局都很支持。当时担心划土地比较难,我们就去找郊区当时的区委书记,原以为要讲很多条件,要花很多时间,因为要(从郊区)划四个村,没料到15分钟,同意了。”
1992年8月8日,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大会举行,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区定位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区、外引内联的主基地和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特殊时期孕育而生的开放型经济主阵地——开发区,由此拉开了追风逐浪、勇立潮头的奋进大幕。
吴正家 时任盐城经济开发区 副主任(1992年-1995年):“开始所有的人都是借的,搞规划,搞选址,选址规划搞各种措施,然后再通过他们又吸引了一批人进来,逐步的呢就通过借调的办法,借了25个人。”
王德超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1990年-1995年):“当时财政大概就给了50万块钱左右,很少。以后直接通过贷款,就这么搞起来。弄了几间平房,是一个农民的房子,后来征用搞下来之后,我们先在里面办公,后来筹建领导小组,在那边开会还开过几次会,在人家农民的房子中间的堂屋放几张桌凳就可以了。”
25个人,50万元启动资金、6平方公里的面积,这就是盐城经济开发区初创阶段的全部家当。作为那个年代盐城的“经济特区”——盐城经开区的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直接复制。如何让开发区成长为梧桐树,引来怎样的金凤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摸着石头前行。
王德超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1990年-1995年):“第一征用土地,开发区都搞好了。另外,通电、通水,当时为了开发区的配套,我们还专门搞了一个城南热电厂供气。那么企业就愿意来了,而且成本要比企业在外面自己搞要合算。”
到1993年10月,盐城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这对于全省成立最晚,基础条件也不突出的盐城经济开发区而言,他们的拓展之路得到了省里的肯定。而为了这一天,这支从没接触过招商引资的初创团队,出了不少“洋相”。
吴正家 时任盐城经济开发区 副主任(1992年-1995年):“我们到香港招商都没有地方住,人家说住宾馆,那个时候旅馆都很难住,坐飞机去,大家都在机场,机场蹭,人家说蹭饭,我们就蹭睡。”
都说世上本没有路,路都是开拓者蹚出来的。短短的几年,经开区的入驻企业从“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配套设施逐步齐全,试验区的种子结出了硕果。
吴正家 时任盐城经济开发区 副主任(1992年-1995年):“第一家外资企业是台资企业,先后又过来了一批企业,主要是台资的,台商的企业,台资企业过来了以后香港也过来了一批,然后呢日本也开始过来,新加坡也逐步的企业过来,逐步逐步地向外发展扩大。”
有了外资企业的入驻,相对应的进出口贸易也随之多了起来。原有的南京海关盐城办事处显然不能适应盐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求,于是跑招商的人马又转战新的领域。
吴正家 时任盐城经济开发区 副主任(1992年-1995年):“盐城海关办事处它是南京海关的下属单位,在业务上它属于连云港海关管,我们盐城市办理的海关业务呢,最终还要到连云港去做。有一天在开发区,当时盐城办事处的主任姓陈,他说我们国家海关总署的署长就是你们射阳人,他说我们盐城海关办事处如果要升格为正式的海关,那必须要海关总署批准。后来我到了海关总署,我说来看看我们家乡的老首长,他问你这一趟来目的是干什么?我说(帮)市政府送信来了 。他一看这个办事处,盐城是个革命老区啊,这个办事处已经成立两三年了,可以升格为海关了。”
年轻的事业、澎拜的激情,在那个火热年代熏陶下,在壮阔蓝图的指引下,呼应着“春天的故事”在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娓娓道来。到2002年,开发区招商引资从“请项目进区”转变为“选项目进区”,从优惠政策驱动转变为功能政策驱动,从主要依靠政策优惠转变为依靠投资扶持,积极发挥盐城粮棉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机械制造业基础较好的比较优势,树立了明晰的产业导向和招商主攻方向。
陶培荣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2000年-2002年):“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个说法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所以要大力地发展现代工业,大力地发展制造业,促进盐城的城市转型。”
到2005年,全区有各类企业952家,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75家,韩国现代、韩国LG、日本住友等世界500强先后入驻。2005年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工业总产值64.5亿元,财政收入2.02亿元。
郭玉生 时任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主任(2014年——2018年):“开发区应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大平台,自主创新的‘先行官’,所以开发区的活力、动力,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和示范的作用。”
经开区“十年再造一个新盐城”的成功实践,为盐城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学习的样板。2002年6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从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全市工业经济市场竞争力高度,加强规划、引导和扶持,提高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亭湖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都市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特色,盐都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开发区依托沿海,发展机械纺织、风力发电、石油化工、农海产品深加工及物流等临港产业,阜宁和建湖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轻工、机械、电子等产业。
郭建生 时任中共大丰市委书记(1996年-2000年):“开发区的模式第一个是防止乱象,第二个是保证重点,这样有组织,有领导了,第三个来讲,有规划,加快配套设设施的建设,有开发区了,他各项配套都出来了,配套齐全了,就促使这个地方的发展。”
政策放活,配套到位,带来了盐城全境的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你追我赶的拼搏态势。到2005年,全市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沿海特色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增均达30%,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并以不到全市1%面积集聚10%城镇就业人口,创造近11%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盐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盐城市第一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由此,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经济发展迈入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郭玉生 时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主任(2014年——2018年):“世纪之初开发区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将‘一业一车’为主,向多元化发展?‘一主多元’是开发区的出路所在,所以我在开发区工作的那几年,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就提出了‘南产北城’,这样一个空间布局结构,把盐渎路以南作为制造业,以产业为主,盐渎路以北,作为服务业,以生活为主,这样解决开发区的‘有产无城’的问题。”
新的时代开启新的征程。进入21世纪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和方向,从单纯的产业强区,到如今坚持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城乡一体” 之路,实施“项目立区、环境兴区、品牌强区”三大战略。一座产城融合的新城在这片刚过而立之年的版图上快速崛起。
这一段画面拍摄于2021年。画面中的新嘉源工业邻里中心建于2011年,占地260亩。建有包括邻里中心在内的16栋楼,其中14栋按照四星级公寓标准建设,为落户开发区的企业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从最初的几家企业一两百名工人入住,到现在为百余家企业、5800多人提供酒店式服务,这变化的数字背后是新发展阶段,开发区为企业解决发展痛点的实锤和大招。
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监 沙泉:“企业如果自己建这个人才公寓,实际上投入是非常大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在嘉里中心,生活服务、餐饮小吃、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一应俱全,还有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让住在这里的企业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盐城世纪物业新嘉源项目经理 周玉虎:“每天免费的电影,还有就是说我们在党建服务中心组织了一些捏那个泥人啊,那些剪纸。这一切好几项活动,就让我们的住户在这里面有一种家的感觉。”
这种“家”的关怀,让各类人才安心留在开发区尽展其能、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人才从“流入”变成了“留下”,从“成长”走向了“成功”。而人才又反哺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曹雪生 江苏博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政策环境比较好,还有经济环境,其他的交通环境,都非常好,我们来了短短的三年,每年增长了一个亿的产值。”
梁勋一 盐城外国语学校教师:“盐城交通方便,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城市,空气特别清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爱盐城。”
一代接一代,一程又一程,历史给予了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舞台,时间见证了它的辉煌巨变。现如今,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从昔日的乡村郊野,发展成为拥有四块“国字号”招牌的全国百强产业园区。与建区初期相比,盐城经开区2022年,GDP增长了1900多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00多倍、到账外资增长了1600多倍。
云程发轫,培风图南。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再到产业创新、产业腾飞,每一个关键时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都紧抓机遇,用实践向世人昭示改革开放的伟力。它的发展史,仿若一部盐城工业史中最经典“页面”,书写在峥嵘岁月中。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