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稿件

2001•一个城市的蝶变

时间:2024-01-05

始建于西汉的盐城当时名为盐渎县,东晋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之名使用至今。因城池西狭东阔,状如葫瓢,取“瓢浮于水,不被淹没”之意,故盐城又名“瓢城”。建市以前,这座千年古城的面积和规模没有脱开一个镇的格局。

时任盐城地区行署工作人员 陆德宇(1982年):“盐城我记得当时1982年我们做调查的时候,城镇人口15万多一点,建成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那个时候工业产值、商业方面数据都在几亿元之间,盐城就这么大,南边是南门桥,北边到人民公园,西边基本上就是登瀛桥再朝西去一点,东边就在东方红桥这个地方。”

1983年3月,盐城市成立。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大法。建市伊始,当年的10月,盐城市委就召开常委会,专题讨论盐城的城市规划。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 黄淑萍(1983年):“(建市)改制之后对我们盐城是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作为盐城地区行政公署的所在地,盐城镇,与苏南不好比的,那个时候盐城镇小得很呢,盐城一条马路两座楼,哪两座呢,一个是军分区一栋楼,一个是市委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就是一个警察站在这头能看到那头,就是路短,一个公园两只猴。个个都晓得这个三句话。”

城市到底该怎么建,是摆在年轻的盐城市级决策者们面前的问题。他们马不停蹄开始着手总结之前的规划经验,集中干部、专家的智慧,征求了市直、郊区、城区十七个部门的意见,在1980年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讨论稿。

在这份1983年第27号中共盐城市委常委会议纪要中明确,以现有市区为中心,城市总体布局为“圆块形”。盐城东西面规划通榆运河、204国道和铁路,要留有余地,今后城市发展方向以南为主,适当向东,辅以向北,控制向西。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秦兆桢(1984年——1989年) :“我(们)搞了一个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四条路,四纵四横。东西向以建军路为中心,北边是黄海路,南边是沿河路。沿河路往南是农村,然后是大庆路。这是东西向。南北向,以解放路为中心,西边是盐马路,东边是人民路,然后是通榆路。作为城市发展的主骨架,这就已经定了你城市发展的方向。为什么南北向发展盐马路,我想盐城到马沟,然后到泰州到无锡打通,通榆路往南到南通,南通到上海、无锡。”

伴随着撤地建市的东风,秉持着“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纲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这样的先进理念,盐城主城区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盐城提出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工业用地成为新增用地最大的板块。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袁世珠(1995年-2003年):“在90年代工业用地都是不断扩大的,我们在东南片,就是开发区的这片,还有西南片、北片都是规划的工业用地,而且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工业用地,所以只有工业上去了,工业强了,我们的经济总量才能上去,经济的实力才能增强。”

工业强了,吸纳的劳动力就多了,这意味着主城区的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城市的道路设施、市政设施、市容市貌、文化设施以及房屋建筑等方面反应出的矛盾愈加凸显。老百姓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张九汉(2001年-2006年):“盐城市当时的建军路就是盐城的中心,沿路都是重要的部门、机关单位。那么,市政行政中心就在马路边,每天早上自行车,三轮车这个人走的还有这个什么汽车又是什么这个拖拉机,哎呀,每一天我们那个市政府门口堵得一塌糊涂,进不去,而且造成纠纷。另外,城市管理很难,整天像打架一样。”

城市因规划而和谐。处于世纪交替的连接点,盐城的城市规划如何让盐城人的生活在新世纪有新的起色。新一轮城市规划紧锣密鼓进行。2000年初,中心城区人口近40万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左右。怎么拉开城市框架,把盐城做大做强呢?盐城市行政中心南迁,成为了最佳方案。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张九汉(2001年-2006年):“考虑的主要四点,第一点,行政中心向南移,因为原来的行政中心的大楼质量上出了问题,墙缝裂了,属于危房,所以我当时让发改委请专家检测,看能不能再修了,他说修花费的钱和精力更多,这个因素决定我们要搬。第二,行政中心的搬迁对做大城市成本最低,从原来的建军路到现在的市政府中心大概有六公里、七公里的样子,这段就变成了城市,这个土地的增值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建城市的问题。”

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城市要退二进三,机关单位要外迁,给城市发展留足空间。不过,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新的行政中心迁往何处呢?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陶培荣(2000年-2002年):“原来他们选了一块市政府的地方,我去看了几次,在哪里呢,现在在广电局(电视台)那个地方,规划面积我记得大概是几个平方公里,我看离(老城区)城市太近,不利于城市的扩大。”

老行政中心让出来,新行政中心大楼建设工期长达三年,那么这段时间工作人员在哪里办公呢?这可难不倒一心想干事业的盐城人。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张九汉(2001年-2006年):“我们三年办公没有住在大楼里面,部委办局是散落在各个部门工作的,后来我就讲了,银行的房子借给给我们机关办公,不付房租,请银行支持,为什么,我们盐城人的存款在你们银行,你们银行已经盖起了大楼,我们只借住一下,三年时间,但是电话费我们市财政付,也算是你支持盐城,为今后盐城的发展让你银行钱更多,储蓄更多,这就是良性循环。”

2001年9月,中共盐城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在这个新千年开局召开的会议上,《市委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描绘了未来城市发展蓝图,首次提出把市区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2001年也由此成为了盐城城建史上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张九汉(2001年-2006年):“我们这一步走了以后,盐城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发展根基,后面发展速度很快,对盐城人的思想,转变观念将起到一个极大的提升,也就是我们盐城人的认知高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2005年11月16日,位于世纪大道21号的盐城市行政中心办公楼工程全面竣工。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设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变美变大,不能靠决策者们一方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城市的主人——盐城市民们的支持。2004年5月,在规划中的城南新区的黄金位置,全省首个规划馆——盐城市规划展览馆破土动工。

时任盐城市委书记 张九汉:“建了这个馆,便于统一盐城干部群众的思想,老百姓一到规划馆,一看就知道,我们未来的盐城是什么样,哪个地方盖什么楼,哪个地方建什么,我们把城市规划首先报到北京批,100万人城市需要哪些地盘,所以把世纪大道、开放大道,把这几个大的城市的道路先拉开,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划发展。”

同时期建设的盐城市体育馆,也牵动着盐城老百姓的心。这个承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篮球赛事的体育场馆,建成之后受到了十运会组委会的充分肯定。但是,这其中的艰难也只有当时的建设者们最能体会。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袁世珠(1995年-2003年):“当时建这个体育中心的时候,很不容易。我们列出的工程有84项,这个84项都要在100天当中完成,因为全国的比赛不可能等你的,而且比赛定在你盐城了,盐城我的场馆建不起来,那怎么行啊,所以我们搞了一个‘百日大会战’。”

城市建设者们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图”,成为了盐城走向现代化城市的关键密码。在原来只有城区和郊区的基础上,1996年,郊区更名“盐都县” ,2004年,设立盐都区,城区更名为“亭湖区”。在以亭湖区、开发区、盐都区三区合一的大市区战略和“重点向南,适度向西,整合城北,启动河东”的城市发展大格局下,多条新市政主干道加快建设,数座工业园在此落成,崭新的楼盘拔地而起。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 宋迎春:“建市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增长,盐城市中心城区的规划框架依次经历1990年、1997年、2003年、2009年、2013年五轮城市总规,在此过程中城市性质、规划人口、中心城区范围、城区发展方向均有所调整。”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从五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可以清晰看到盐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中城市性质由1983版的“革命纪念地,以发展轻纺、食品、机电工业为主的区域中心城市”逐步演化为2013版的“沿海新兴中心城市,现代工商贸易城市,湿地生态旅游城市”,沿海特色与生态禀赋逐渐彰显。建设大城市,是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必由之路。

时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袁世珠(1995年-2003年):“现在的城市确实就像一个40岁的壮汉一样,非常俊美、帅美,因为他的路,血液是畅通的,他的灯,眼睛是明亮的,他的房屋,他的身材,是高大的,他的肺(公园),是清新流畅的,他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是俊美的,交通秩序也是畅通的。”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时期又有了新目标。2015年,为适应盐城作为沿海城市的发展,着眼未来,领跑全市,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经营好城市,经国务院批准,将大丰市调整为盐城市大丰区,有效纳入了盐城市大市区管理范围。2019年10月,盐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城北改造”的重大决策部署,吹响了老城有机更新的冲锋号。

时任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戴源(2018年-2021年):“盐城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全省也是可圈可点。那么我们永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那城北的改造,棚户区的改造,我们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想法去做它。”

当下的盐城,经岁月洗礼、历汗水浇灌,犹如那朵便仓牡丹,绽放出了层层叠叠的瓣蕊。阳光下,欧风花街、城市阳台、先锋大岛、体育中心、数梦小镇活力尽显。星光中,聚龙湖、戴庄路、南海未来城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盐城,一座历经千年沧桑、不断生长的城市,处在江苏沿海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的黄金交叉点,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示范城市,秉持开放胸怀、海纳百川的胸襟,未来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中体现盐城担当、展现盐城作为。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曹雅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